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阵痛之后的新生——阿城市克难攻坚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05-12-23 09:17:2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何建民 王作龙 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3日电 题:阵痛之后的新生——阿城市克难攻坚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到阿城采访,一股空前的活力,使人感到生机扑面。沉闷的局面是怎样打破的?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历史坚冰是怎样打破的?如何重铸昔日的辉煌?

  年初以来,阿城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牢牢把握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历史机遇,突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振兴阿城”这一工作主题,全面实施了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工业强市战略、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以加速资本和项目集聚为目的的优化环境战略、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为目的的改革创新战略,在国企改制、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克难攻坚谋新生

  黑龙江,当年国家老工业基地的重中之重;阿城,当年黑龙江工业基地的重中之重。在计划经济时期,有1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落户阿城,曾名列全国500强的“龙涤”、亚洲最大的自动保护装置生产企业“阿继”等大型企业,让古城阿城曾经名噪一时,最大的荣耀是多年稳坐“龙江第一县”宝座。阿城人也由此雄心勃勃,多少年朝思暮想的都是冲刺全国百强。然而,经济发展一波三折的历史,让人们逐渐地理智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的国有企业,将风光不再。因为,国有资产不流动,必然流失。因为,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已经远远高于企业的生存成本。

  这是一个严酷的历史现实,这个现实,将检验着一个领导班子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将检验着是否对人民负责的社会责任感。从这个角度说,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但是,我们无法责怪历史。我们必须谋求新生。

  在如此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当年的辉煌变成了今天的沉疴的紧急关头,阿城市新的领导班子的压力,该是怎样的沉重?

  拯救企业的最佳方式,是打碎这个企业原有的体制,代之以全新的企业机制。改制,说起来有多容易,无非就两个字。但对于阿城,又是何其难?改制,意味着两万多国有职工改变身份;改制,意味着得用2.3亿元买“平安”。惟其如此,才能换取长足的发展。

  几经权衡,新的领导班子做出决定:绝不把包袱推给历史;绝不把遗憾留给后人。长痛不如短痛,只有经过强烈的阵痛,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再说,国家给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优惠政策如果抓不住,阿城的发展不知要推迟多久。千难万难,这届班子把重担扛了吧!见硬就卷让我们来干什么?

  面对企业改制的困局,阿城市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整体出售、剥离转让、零价售让、引资重组、股份合作、留壳走人、辅业分离、破产销号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2005年,阿城市预计改制企业50户,目前已有48户进入改制实施阶段。龙江龙公司在摆脱了旧体制的羁绊之后,7个月实现销售收入207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他们投资5918万元建设的以中药研发、生产和经营为主的龙江龙药业有限公司,即将投入试生产。小岭冶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玉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承债式重组,注入资金1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举步维艰的玉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重现生机,目前水泥产量已由原3万吨/年提高到15万吨/年。公共汽车公司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对原公司债权债务全部承担,对原有职工进行全员接收,并安排近200名下岗职工,公司股东集资500多万元对站场站牌进行改造,对原有车辆进行改造更新,新增公共汽车24台,公司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居民乘车更加方便快捷。医药公司改制后,上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0%,职工人均收入由原来的400元/月提高到700元/月,药品价格下降15%-20%。企业通过改制,重新焕发了活力,职工收入有了明显增加,给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数字显示,给社会带来的和谐稳定等社会效益则不可估量。

  职工安置是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阿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凡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政策,千方百计保证落实到位。他们积极筹措并轨资金,通过压缩办公经费、向银行借贷等形式,筹措资金2.3亿元,使全市1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21600名职工全部得以进入并轨程序,破产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实行工龄买断,进行资金补偿,解决了阿城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难题。又出资1500多万元,将这些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剥离出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保障企业职工生活,扶助企业职工自谋出路。

  这些支柱企业的顺利改制和发展促进了阿城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上半年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10%,利税4.48亿元,同比增长61%;工业经济的良好态势也促进了阿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亿元,同比增长4.1%。

  老厂房里新设备的轰鸣演奏着和谐变革的新乐章;开发区的座座塔吊竖起的是招商兴业的新希望;入城口高高矗立的铜座龙展示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招商引来新希望

  改制,仅仅盘活的是老企业,而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引进新兴的现代化企业,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新班子殚精竭虑,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变部门承包为战线推进。目的是调动各层面招商积极性,加大协调推进力度,使项目从洽谈到落户再到建设的服务更加快捷,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战略升级。并建立了市级领导包重点项目、部门推进项目、工作人员联络项目的跟踪、反馈、协调的服务体系。

  阿城工业基础较雄厚,闲置厂房及配套设施和产业工人队伍都有比较优势,资源也十分丰富,区位地缘优势明显。将阿城经济主动融入哈尔滨大都市经济圈,使阿城成为哈市工业配套的生产车间、产业基地,同时发挥资源优势让阿城成为哈尔滨市的后花园。这些都是今年的招商重点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如:香港华丰集团收购松纺、鑫达集团利用林机厂资产、红星水库的开发、凡奇上京国际的建设,新华镇洽谈的8个项目,舍利乡的4个项目,以及小岭镇、平山镇的项目几乎都是发挥地缘资源优势。

  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一些重点项目免收土地出让金,只收取土地成本,对有拉动作用、科技含量高或投资回报高的项目提供土地。如:投资3.6亿元的钼精粉深加工项目,投资1亿元的澳逸药业项目等。但在加大投入扶持的同时,他们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对项目的成功、投资回报、税收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合同约定。

  加大城市和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今年年初市政府加大了城市改造和建设力度。民主大街的竣工,解放大街、延川大街的拓宽,金上京博物馆、会宁公园的整修、自来水厂的扩建和城市亮化工程的实施以及开发区三条道路的启动建设。这些大手笔的运作,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拥护,更提升了城市品位,重新塑造了“龙江第一县”的形象,大大增强了项目建设的配套能力,极大地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阿城市抓住南资北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市企业退二进三和省扶持强县(市)的发展时机,围绕“两区一中心”建设重点,积极引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的生产型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截至10月末,全市新进外商投资企业3户,合同外资额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30万美元;引进国内经济技术协作项目24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81个,超亿元项目7个,国内资金到位额14.8亿元。预计到年末可实现实际利用外部资金20亿元。

  哈尔滨红十字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年产两亿套医疗器械项目已于7月末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正在进行主厂区的建设工作。该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利税500万元。黑龙江澳逸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药品生产项目,现已到位资金500万元,主厂房即将封顶。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税金3000万元。省森工总局投资3亿元的平山狩猎场改造项目目前已到位资金5000万元,接待中心已竣工。

  城建打造新形象

  走进阿城,感觉城市面貌的变化无处不在。一座高9.99米的铜座龙雕塑矗立在入城口,灵动飘逸、神采飞扬,四周环置八条小龙,取“九龙共昌”之意,热烈欢迎四海宾朋聚首阿城,共创阿城之繁荣。龙首面朝山海关方向,遥望金中都北京,诉说着阿城与北京乃至中原的文化渊源。据介绍,该雕塑造型取自1965年在阿城出土的文物,原是金代皇帝御辇上的饰物。中国是龙文化的故乡,龙的形制千姿百态,但此种坐姿龙为金代所独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决定了这座雕塑必将成为人们了解阿城的一个标志。“迎宾大道”一侧的文化长廊———景观墙浮雕长500米、高3.5米,内容由三大板块构成,第一部分“中华五千年”记述了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传说开始,经秦汉至明清最终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第二部分“金源文化”主要介绍了女真族在其发祥地肇兴大业的历史。第三部分“艺术精粹”,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较有代表性的《清明上河图》等经典名作。在阿城城区的南出口,或者说是通往金源文化旅游区的入口,一座古色古香具有明清建筑艺术风格的牌楼吸引人们驻足。牌楼长33米、高1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旋子彩绘,两侧分别书有“上京会宁”、“渊源金源”四个大字,向人们介绍着“大金国第一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牌楼上的双龙戏珠、仙鹤朝日、凤凰戏牡丹等各种纹饰古朴典雅,象征着吉祥如意、四海升平,代表着阿城人民对朋友、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铜座龙、景观墙、仿古牌楼昭示着悠久的历史,宽阔的马路、繁华的街市展现着现代文明。原来狭窄的“迎宾大道”———解放大街车行道由18米拓宽到27米,路面重新铺装,两侧的建筑立面整饰一新,令人赏心悦目。以解放大街为代表,阿城市今年总投资2.58亿元完成了15项城市建设利民工程。投资1.08亿元新建长达3.4公里的民主大街和长达1公里的工业路,与改造后的解放大街、延川大街一起构成市区新的主干环路,极大地增强了市区交通承载和通行能力。

  以人为本是阿城城市建设的新主题。困扰市民出行的13条背街小巷得到彻底改造,会宁公园、金源文化休闲广场和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广场整饰一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新增供热能力135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0多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4万多平方米。

  人们说:阿城变了,变得大气、洋气、秀气,变得“让阿城人骄傲、让外地人羡慕”。

  具有900年历史文化的阿城,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勇敢地迈出了决胜的一步,承担起了历史的责任,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昔日“龙江第一县”的辉煌一定再现,跻身全国百强县的愿望已经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