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七台河市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双飞跃
2005-12-23 15:27:14 来源:七台河日报  作者:曹国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3日电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在推动全面协调发展上开创新局面的要求,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按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全面增强了统筹协调抓发展的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全市的各项工作,使七台河市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提升,并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创了建市22年来的崭新局面。

  政治文明扎实推进。人大和政协,在七台河市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今年,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强化职能作用,把监督重点放在行政执法机关和被任命干部执法情况和廉政建设上,把人大代表监督与常委会监督结合起来,提高代表的议政能力。把监督人与监督事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实效性。把监督与干部任免结合起来,增强被任命干部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同时,七台河市人大还在规范履职工作,完善规章制度上实现了新突破。今年他们出台了《七台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规范了对重大事项的审议监督。出台了《七台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代表“三查(察)”活动的规定》,规范了人大代表“三查(察)’,活动方式、方法,提高了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履职质量和工作水平。

  七台河市政协统筹兼顾,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实现献策和微观出力,使参政议政能力明显提高。在六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认真协商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决算(草案)。充分发挥政治协商的广泛性,组织议政能力突出的政协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专题协商了我市“十一五”规划和远景纲要。在报送汇总材料的基础上,递交了20名政协委员的个人建议书,在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产业重点等6个方面共提出47条建议,大部分在规划纲要修改时被采纳或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今年以来,市政协把协商议政作为委员知政性的基础条件,以“委员联区联户”的组织形式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先后为各类企业协调解决政策、资金、技术等生产中的实际问题60余件。协助党委、政府做了一些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从而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社情民意工作得到了加强。

  市职业学院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市没有大学的空白。七煤公司教育移交,实现了全市教育的统一属地化管理和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

  精神文明建设遍地开花。今年我市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坚持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在青少年中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农村普遍开展增收致富奔小康和镇容村貌整治“三化”达标活动;在城镇,特别是“窗口”单位,组织开展“树、展、做”和“六比”竞赛活动。这些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人们树立科学的思想理论观念,形成文明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文明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明单位创建实现了历史新跨越。七台河市国家税务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国家级文明单位,七台河市地方税务局和七台河网通分公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国家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茄子河区宏伟镇前山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们首开文明单位创建最高荣誉的先河。目前,我市已有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单位45个,文明村8个,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1个。

  “树、展、做”主题系列活动奏出了时代最强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发出了在全市开展树新世纪t台河人形象、展七台河人风采,为七台河发展做贡献号召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相继开展以“文明新风千日行”活动为重点,大力倡导文明言行、文明礼仪和养成文明用餐等良好习惯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实施《市民文明守则》、企业制定《职工行业规范》、农村制定《村民公约》,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的提高。

  桃山区桃北街道东正社区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营造温馨、祥和的社区氛围,对辖区居民楼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并把这个单元作为绿色、文明示范单元,楼道里粉刷一新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挂件,有介绍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有介绍人生指南、邻里关系的,还有保护环境的。社区文化娱乐之家,使居民们尽情抒发心中的快乐,文明之风吹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也吹进了人们的心田。

  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又上新台阶。一年来,我市镇容村貌不断改善,各区县乡镇在镇容村貌整治过程中出动人力3万多人次,大小车辆7800多台次,共清运垃圾近10万立方米,栽花种草3000多平方米,植树1万多株,铺修砂石路1327公里,新修白色路面92.45公里。通过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数乡(镇)、村(屯)建立起两校(基层党校、农民学校)、两站(文化站、广播站)和图书室文化活动场所、“三家”(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二栏”(板报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开展了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三下乡和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活动,使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新建浴池47家,改造18家,在全市的农村,村村有浴池、人人能洗澡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茄子河区新建的14家浴池和整改的16家浴池全部向农民们开放;勃利县投资30万元在农村建设30个浴池示范点,桃山区和新兴区的农民们也都能乐乐呵呵地走进浴池,与城里人一样享受一下洗热水澡的舒服感。

  全社会助学扶困义举活动达到了新境界。全市各级文明单位把助学扶困工作列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帮扶力度。从机关到学校,从非国有企业到窗口单位,各种形式的助学扶困活动纷纷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人们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了升华。市宝泰隆公司、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市国税局、市妇联、市总工会、市教育基金会等党政群团组织和非国有企业老板为困难家庭孩子上学开展资助帮困活动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及非国有企业累计投入扶贫助学资金246.75万元,救助贫困学生及贫困大学生2961人。现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弘扬正气、无私奉献、关心他人、助学扶困的热潮。

责任编辑:郭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