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护路村守护着一方祥和
2005-12-26 09:08:2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毛猛平 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26日电 题:护路村守护着一方祥和

  冬雪将大地染成一片洁白,错落有致的绿化树,在严冬里依然展示着美丽风韵。和着偶尔从猪舍中传出的猪叫声,让这个寂静的村落别有一番祥和的气氛。

  这里是呼兰区双井镇护路村,因在解放战争中守护过滨北铁路而得名。如今,头戴着“市级文明村标兵”、“全国绿化先进村”的桂冠,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刑事案件,称得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护路村用什么方式,守护着一方祥和?

  党员联系户,包扶后进户

  护路村与大多数村屯一样,以种植业为主,兼营养殖业及劳务输出。

  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一些农户却相对成了“后进户”。他们生活困难、道德滑坡,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家有难、四邻不安”,如何克服困难、减少灾难,村党支部采取了“党员联系户制度”,由17名骨干党员,每人分别包扶5个“后进户”。

  包经济发展。村民张明波做买卖赔了,产生了悲观情绪。包户党员通过协助贷款等方式,帮张明波跑运输,现在不但还上五六万元的欠账,而且还有了“可观”资产。

  包文明建设。村民邵敬祥因抢劫被判过刑,出狱后“抬不起头来”。包户党员没有任其自暴自弃,而是帮他总结教训,寻找致富门路,让邵敬祥“立志”养猪。十多年过去了,当“猪倌”红火了邵家的小日子,孩子金榜题名、夫妻恩恩爱爱。

  就是用这种通俗简单的方法,护路村没有让“后进户”掉队,连推带拽地让他们赶上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十星”文明户,户户皆文明

  在护路村采访,听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没有三角债”。

  在前几年的农村税费收缴中,部分村民不履行义务,村委会只好通过“抹大头儿”这一招,先完成任务。结果是,不交税费的农民欠村里钱,村里又欠“多交”了税费农民的钱,从此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

  党支部书记于吉富说,护路村从没有过硬措施,而是通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来提高全体村民的文明程度。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包括“爱党爱国、文明卫生、邻里和睦、履行义务”等内容。这种评选活动在护路村一评就是7年,累计有60多户(次)被评为文明户,其中王秀丽、邵艳萍等农户已蝉联多年。

  护路村评选文明户的新颖方式,以家庭主妇为户主。原因之一是,男劳力多数外出打工,二是主妇们在家里“说了算”,三是可以形成“攀比”之风。

  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多数乡村已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而护路村却把它做实做活,甚至取得意外的实效,归根到底是评选活动与村里的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相适应,反过来又促进了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护路村现有资产100多万元,其中流动资金40多万元。学校、村委会、村办企业没有更夫,全村连续10年没有治安、刑事案件。

  坚持“绿香美”,村容生态美

  生活好了、日子脏了,是许多养殖专业村(户)的写照。

  护路村是养猪专业村,年存栏数1万多头,人均10头左右。但在村里却看不到猪粪,也闻不到圈舍的气味。这不仅是因为家家都有化粪池,还因为坚持了20多年村屯绿化。

  养猪往往是村容村貌“脏乱差”的源头,一家脏了、四邻遭殃。所以,护路村的养猪户把自家的环境建设,当成村里的环境建设,自觉自愿建化粪池、渗水井。环境卫生好了,又减少了猪疫病,养猪户从另一个方面得到了回报。

  过去,护路村绿化单靠“杨家将”。杨树虽绿但不够美,于是村里就把丁香、柏树、垂榆等引进来,达到了针阔叶混交、直立木灌木分层的绿化效果,全村绿化率达23%,这意味着护路村应绿化面积已全部绿化,并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荣誉。

  绿化香化美化,花钱可以办到。但由于村民自我实现的“三化”,就不仅是钱的问题了,因为那种村民自愿的行为和愉悦的心态,以及祥和安宁的生活状态,却不是钱能买到的。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