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26日电 现在的大同区大同镇,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供应市场,大型加工企业每天都在吞吐着源源不断运来的农产品。引进龙头企业,构筑农产品加工体系,大同镇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拉动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龙头企业搅活了大同镇的农业。企业对接市场,基地下连农户,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年,由龙头企业带动的1万亩万寿菊、近800栋棚室、10万只大鹅和500多亩中药材,为农民创收2000多万元。
发展蔬菜产业,大同镇首先开辟市场,利用市场需求牵动产业发展。2004年该镇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蔬菜大市场,成立了同达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和蔬菜生产协会,注册了“园来”牌蔬菜商标,并在牡丹江、哈尔滨等地设立了蔬菜销售办事处。由于销售渠道畅通,调动了菜农积极性,仅2005年,该镇就建成近800栋蔬菜棚室,并引进了以色列西红柿、荷兰彩椒、美国提子等新品种,让蔬菜生产从农田转向棚室,从单季生产迈向四季生产。目前,蔬菜市场日均吸纳500多来自安达、肇州、肇源、肇东等地业户贩运、经营,高峰期瓜菜日上市量达40万公斤,年销售量10万吨以上。
绿友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是大同镇在全市第一家引进的色素加工企业,起初有200多农户种植了1000亩万寿菊,当年亩收入达到700元以上。尝到数钱滋味的农户疯抢订单,如今镇里每年万寿菊种植面积都达到万亩以上,直接收益700多万元。企业也不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现在年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成为了全区的龙头企业,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引进的哈尔滨正力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全市有名的北方种鹅繁育基地,按照公司加农户方式,当地养殖户靠繁育种鹅和商品鹅每年进账300多万元,而且还为全市各县区42个乡镇提供优质父母代种鹅5万多只。预测明年该公司年可提供父母代种鹅15万只,年可繁育商品鹅雏600万只,大同镇成了全市商品鹅繁育基地。2005年,大同镇又引来安徽亳州白云山医药公司,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5万吨的板蓝根深加工项目,全镇又多种了5万亩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