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8日电 难忘的岁月,精彩纷呈的2005年。日前,由黑龙江晨报社和东北网络台联手共同推出的“2005年度黑龙江十大新闻事件”、“2005年度黑龙江十大新闻人物”、“2005年度黑龙江十大经济新闻”评选活动,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积极参与。按照读者和网民投票的统计结果,“2005年度黑龙江十大新闻”已经产生。
参与投票活动的获奖者名单将于12月31日在《黑龙江晨报》、东北网发布,敬请关注。
1、我省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进行无血缘关系移植第一人:徐莲森
“我身体恢复得很棒,谢谢大家的关心,其实我一直挂念着那位江苏患者的身体情况现在怎么样了。”26日,记者见到徐莲森时,这个憨厚的东北汉子已经应聘到哈尔滨市香格里拉酒店当上了驾驶员。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徐莲森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忙碌着。不过,这位普通、善良的冰城汉子,是我省自愿捐献干细胞的第一人。今年44岁的徐莲森,家住哈尔滨市南岗区曲线街。1991年下岗后做司机。他于2001年开始自愿无偿献血,至今年已累计献血2400毫升。2004年6月26日,他填写了捐献干细胞自愿者同意书。当年12月,一名江苏患者与其配型成功,徐莲森决定为这名江苏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保证身体符合捐献条件,他主动离岗三个月,期间一家4口仅靠妻子的450元工资维持生活。2005年3月31号,徐莲森入院进行准备,4月4号进行了第一次采集。2005年4月5日,在这位江苏患者30岁生日的这一天,徐莲森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滴入了这位江苏患者的体内,一份从遥远的冰城传出的爱心也随之到达。抽取完干细胞之后的徐莲森买了一束鲜花托医生送给远在江苏的患者,在卡片上写着“愿远方与我血脉相连的妹妹早日康复”,半年后受捐者身体已经开始康复。
2、洪灾中救出18个孩子而不顾自家孩子安危的父亲:王启君
27日,记者和王启君电话“连线”时,正赶上一对夫妇领着女儿刘佳音来到王启君家里道谢。这个刚刚三岁的女孩,就是王启君救出的孩子之一。今年35岁的王启君是中国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宁安支公司员工,2005年6月1日,在宁安市沙兰镇洪灾中,他在洪水袭来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救在沙兰镇中心小学读书的13岁儿子,而是先将其妻子所经营的幼儿园中19名5岁幼童一一救起。危难中,王启君踹开自家屋顶。把妻子举到屋上,从炕上抱起来一个又一个还在沉睡的孩子,递给屋上的妻子。18条小生命就这么被抢救出来,而他还在懊悔,因为还有一个孩子没来得及救下来。就在最危急的关头,最有限的那么分秒之间,王启君夫妇完成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抢救,夫妻二人抢在了洪水前面,救出来了最后一名孩子。
相关链接:王启君,你感动的何止是沙兰镇!
相关专题:黑龙江宁安突遇洪水 遇难学生过百
3、农民的好医生:战胜军
26日,记者和战胜军取得联系时,已是万家灯火。战胜军刚刚在一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六个手术。很难想象,一个身患癌症的人仍然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工作状态。战胜军说,明年医院要破土动工4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自己实在是闲不下来啊。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红十字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战胜军同志从医28年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农村、一心为民,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为患者行医治病、解痛除苦,累计主刀手术11000多例、抢救危重患者6000多人,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称赞。他不仅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更是一个率先垂范、勇于创业的好院长,团结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奋斗,把一个不能做任何手术、账面上仅有100多元钱的乡镇卫生院,建成目前拥有9个科室、60张床位,可做妇科、产科、普外和骨科等30多种手术的一级甲等医院,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医院”。他不畏病痛,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面对1994年突发心肌梗塞昏倒在手术台旁、2001年2月做心脏搭桥和室壁瘤手术、2004年11月肺癌手术等病痛折磨,仍以饱满的革命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坚守岗位、顽强工作,为全院职工作出了表率,为哈尔滨市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5年8月8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开展向战胜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相关专题:农民的好医生
4、研制禽流感疫苗的女工程师:陈化兰
“一年的时间里,陈化兰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不会在家里。”在同事的眼中,陈化兰似乎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母亲。日前,记者试图联系陈化兰时,恰好她又一次去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她的同事说,陈化兰小孩刚刚5岁,可是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女子确是个为了事业“不顾家庭”、“不顾孩子”、“不让须眉”的“花木兰”。陈化兰现任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及其致病性的分子遗传与分子致病机制。她是我国最早禽流感病毒?穴AIV?雪基因工程疫苗分子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者之一。她主持的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分离鉴定了我国流行的禽流感病毒200多株,并建立了我国特有的禽流感病毒毒株及其信息资源库,所研制的禽流感诊断试剂和疫苗已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2005年11月9日,她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相关链接:攻克动物病毒是我的使命——访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陈化兰
5、“11·27”矿难中救出20名工友的掘进队队长:良浩友
“我是一名队长,我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这样做!”27日,记者联系上良浩友时,他正在七煤公司医疗中心总医院的病房,医生正在给他检查身体。良浩友是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二采区205掘进队队长。在2005年11月27日发生的东风煤矿矿难中,他正带领两名矿友在二采区205掘进区采煤。意识到可能发生了爆炸,他当即呼叫正在挖煤的两名矿工冬高良、张军,跑向通风较好的避风巷。同时大喊其他掘进队的十几名矿友,让他们往避风巷跑。由于他的作业点距离避风巷有七八百米,在跑的过程中,有的矿友实在坚持不住,就瘫坐在地上,他就一手拉一个,踉踉跄跄往避风巷跑。跑到避风巷后,立即帮矿友打开自救器,并安慰矿友不要慌乱等待搜救人员的到来。他凭借着机智勇敢,最终成功帮助两名矿友逃难,并带领其他近20名矿友脱离险地。
相关链接:带领20名矿友逃脱矿难的老矿工是名新党员
相关专题:七煤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爆炸 搜救抢救工作全面展开
6、面对邪恶挺身而出、献出生命的打工妹:侯丽英
2004年11月10日,外来妹侯丽英在与同伴回家的路上遭遇歹徒袭击。侯丽英与歹徒奋勇搏斗救出女友,自己却被火车撞成重伤。侯丽英曾经说:“这次我受到伤害,我不后悔,我当时就是想只要能把同伴解救出来就行。”侯丽英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为其捐款,哈尔滨市有关部门授予她“哈尔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标兵”称号,她成为哈尔滨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外来打工者。2005年4月6日,侯丽英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去世,年仅19岁。
相关链接:哈尔滨市民泪别见义勇为英雄侯丽英
7、贫穷打不倒的全国十佳中学生:单洪波
单洪波家里经常是这样的场面,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面无表情,靠在土窗台上晒太阳,父亲也总是傻呵呵地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智力不健全的哥哥不时东张西望。整间屋子里除了几套军用行李和桌子上摆着的一个旧电视再无它物。因为缺少经济来源,单洪波一家四口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土房中。而这个坚强的小丫头用自己自强不息的信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从小她就担起了挑水、洗衣、做饭等大部分家务活,每天都要步行十几公里上学却从没有迟到过。在黑龙江垦区江川农场中学,单洪波担任学生会主席、班长。没有被贫穷打倒的单洪波在学习上刻苦勤奋,成绩优异,始终保持全学年第一名。曾经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三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2005年5月12日,在首届全国十佳中学生评选中,单洪波名列榜首,是其中惟一一名来自农村的中学生。
8、在爆炸案中挺身而出的排爆专家:于尚清
很难想象,一个右手不能正常活动、左眼视力下降、右耳失去听觉的人仍然每天在大量阅读书籍、钻研业务。这几天,刚刚从北京参加完《夕阳红》节目录制的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特警大队排爆员于尚清正忙着抓紧时间学习排爆业务。于尚清说:“好不容易去了一趟北京,人民给予我荣誉是小事,不过,从北京市公安局排爆安检处拿回来的材料是我这次进京的最大收获。”今年50岁的于尚清参加工作30年来,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沈阳军区授予“卫国戍边银质奖章”。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排爆除险,仅近3年来就收缴、销毁日伪时期遗留的手雷、炮弹、毒气弹等2000余枚,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2003年9月1日,齐齐哈尔市萨拉伯尔酒店发现数枚被安装在煤气管线上的定时和遥控爆炸装置,于尚清主动请缨,先后安全拆除10处爆炸装置。在9月2日处置最后一枚爆炸物时,炸弹突然爆炸,于尚清身负重伤,留下了终身残疾。2005年4月21日,省委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学习于尚清同志的热潮。
相关链接:黑龙江省委做出决定——学习排爆英雄于尚清
相关链接:为人民撑起平安的天空――记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民警于尚清
9、荣获“全国模范法官”称号的人民法官:金桂兰
“百姓给予我的荣誉太重了,其实我做的还远远不够。”26号,记者电话连线金桂兰时,她正在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颁奖仪式。金桂兰说:“这几天,心里一直放心不下,还有一个农村保证合同纠纷等着我回去调解呢。”今年48岁的金桂兰是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人民法庭审判员。这个淳朴的朝鲜族农家女儿17岁高中毕业后,先后担任村妇女主任、乡妇联主任、镇团委干事、镇纪检委员。1990年,33岁的金桂兰从乡镇干部的岗位转到法庭,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与“法”字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法庭的法官,金桂兰有着出色的审判业绩:从事审判工作十几年来,共主审案件1050件,没有重审、改判案件,没有超审限案件,没有上访缠诉案件,所办案件90%以上都是以调解方式结案。长年的辛勤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让这个柔弱的女人七上手术台,阑尾炎穿孔手术、腹膜炎手术、乳腺肿瘤切除手术、胆结石手术……几次直面生死,落下了满身伤疤。作为基层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杰出代表,金桂兰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2005年11月9日,金桂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会见了金桂兰和报告团全体成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为金桂兰颁发了“全国模范法官”的奖章和证书。
相关专题:人民满意的好法官金桂兰
10、85岁写出处女作《鬼子来了》的老太:杨玉文
1920年出生的杨玉文没进过学堂,只认识1000多个字,但自85岁起突然开始写书,每天用两三个小时写1000字左右。2005年3月,杨老太的处女作《鬼子来啦》在牡丹江市的报纸上连载。她说,“我9岁时第一次看日本鬼子打中国人,就再也忘不了了。”“一个乡下人到亲属家投亲,跑到了鬼子看守的铁道上,被鬼子打得浑身是血。我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上前想劝劝,刚说一句话,鬼子上前就抽嘴巴。父亲被打得口鼻流血,倒在了地上。鬼子走了,大家一摸那乡下人的鼻孔,连气都没有了。”杨老太太说旧中国太苦了,但最苦最黑暗的还是日本鬼子来了以后,所以她在书里写了好多与鬼子有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