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8日电 2005年,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认真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两个着力”,实现“两个提高”的根本任务,通过建立完善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不打水漂,项目区农民年新增纯收入总额932.3万元,项目区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122元。
2005年,这个分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8064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投入3997万元,自筹3867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有10个农场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9个,产业化多种经营项目4个。
为了保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用好,这个分局从建立完善制度入手,对项目和资金依法依规严格进行了管理。首先是完善了开发项目法人责任制。分局将10个项目农场的场长作为项目法人明确下来,分局还与项目法人签订了责任状,不仅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而且使开发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其次是完善了开发项目招投标制度。2005年,这个分局农业综合开发的所有项目全部实行了招投标,做到了公开、透明。第三是建立了开发项目监理制度。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分局对集中招标国投的17项工程实施了工程监理制。第四是完善了开发项目竣工验收、报帐拨款制度。分局在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上坚持“三专”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逐步规范了先还款后拨款、财政资金报帐制,年度资金审计制,杜绝了抵扣和抵顶,挤占挪用现象大幅度减少,有偿还款逐步好转。
由于有了制度保证,2005年,该分局高质量的完成了土地治理项目9个,改造低产田改造14万亩,其中旱改水田3.38万亩,老稻田改造6.72万亩,完成投资6084万元。完成了产业化多种经营项目4个,完成投资1980万元,其中建设商品猪生产基地1个,形成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的生产能力;建设肉牛养殖基地3个,形成年存栏基础母牛0.05万头,出栏肉牛1.1万头。
这个分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建设排灌站3座,装机1240千瓦,打机电井67眼,架设输变电线路17公里,开挖疏竣渠道730.36公里、土方320.06万立方米;衬砌渠道3.36公里,建桥、涵、闸等渠系建筑物297座,小型蓄排水工程2座;改良土壤3.76万亩,建设库房0.29万平方米,水泥晒场3.36万平方米,购良种13.9万公斤,购置良种设备14台套,修机耕路94.3公里,更新农机具297台套(其中:现代化大马力机具23台套),购置钢骨架大棚575栋,改造农具场2处;营造农田防护林0.25万亩;培训各类人员0.389万人次,购置化验设备11台件,实施新技术推广6项,推广面积14万亩。畜牧养殖基地购种畜1.06万头,建畜舍2.904万平方米,青贮窑2.35万立方米,购置配套设备48台套。
经过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这个分局新增了灌溉面积3.3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7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6万亩,增加林网防护面积2.4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0.6万千瓦,完善服务体系9个,新增优质粮食种植面积13.6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54.7万公斤(其中:优质粮食生产能力1596.1万公斤),年新增农业总产值2465万元,项目区农民年新增纯收入总额932.3万元,项目区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122元。产业化多种经营项目的实施,年新增产肉能力302.88万公斤,年可提供优质肉牛0.07万头,年新增总产值4280.8万元,项目区农民年新增纯收入总额543万元,带动农户974户,增加职工就业人数2810人,年新增人均纯收入19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