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9日电(记者 高长利)在佳木斯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走家串户忙忙碌碌,她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姜驰。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共产党员,她以不平凡坚毅的品格续写着人生经历。她不畏艰苦,知难而进,用4年时间,带领全体村民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混乱面貌,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党的尊严,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今年49岁的姜驰,在当村支书之前,做了20多年的妇代会主任。2000年3月,接任村支书一职。当时村里集体欠外债200多万元,全村打麻将、偷鸡摸狗成风,大龄光棍有30多个,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
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就任村支书那天,姜驰表示:“前边就是陷阱,后边就是悬崖,我也要闯,也要干。我保证,3年的时间,我要让福祥村发生变化,我要带领大伙从穷窝棚里走上致富路,要是我没闯明白,我就不配当党员。”
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
第一件要做的也是最棘手的事——清理村民欠的37万元税费。已经欠惯了钱的“赖债户”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单凭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讲道理,从他们手里要钱,太难。姜驰召集村委会、理财小组、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商量,最后一致通过一个办法:以地顶债。116户欠款户签了78份合同,可是到了春天,这116户的地该种还是种,根本不让顶债。这样不行,她就领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讲不履行合同是违法的,磨破了嘴皮子也白搭。让她进屋算是客气的,有的村民干脆站在院子里看见她就骂。那阵子,她家的玻璃半夜三更被砸成了家常便饭。老伴整天嘟囔:“一个公家的钱,又不是欠自己的,你图啥?咱家有开荒地,有鱼池,一年收入好几万,孩子们大学都毕业了,咱生活也挺宽裕,该享福了,你操这份心,惹这份气,犯得上吗?骂你不算,一天打五回,你干这几个月,自己算算,挨打多少次了?”她说:“我是党员,党指向哪里,我就干到哪里。我不怕,我为老百姓好,我怕什么,骂我砸我家就不干了,要我这个支书干什么?!”她该收还收,劝不动,丈夫就把她的鞋藏起来,不让她出门。这咋整,村干部等她收税呢,她就到仓房找了一双旧胶鞋,鞋小不说,还破了,没管那些,穿上就走。一天下来,磨得脚全是血,皮磨掉了一层粘在鞋上,鞋脱不下来了,痛得她“妈呀”一声,脚磨了一个横口子,露骨头了。丈夫心疼她,给她下了最后通牒,再干就跟她离婚。就是这样,姜驰也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钉子户全部履行了合同。这个期间,她被打住进了医院,老伴一直侍候到她出院,也一直劝她别再干了,家里亲戚都来了,都是劝她别干了,那个时候她也犹豫过,矛盾过,这一打使她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颈椎压迫神经,下肢疼痛,动不动腿就不能走了。当时市、乡领导和老百姓来看她,村里绝大多数的人都来了,包括那些刚交上欠款的村民,他们说:“姜驰,俺们都知道你是为大伙好,是为大伙挨的打,不管咋的,你别不干,咱村就指望你了,不管到啥时候,俺们都支持你”。一句“俺们都支持你”,让她觉得受的所有委屈都值了。姜驰带领村干部用两年的时间,清欠了村集体的37万元税费。到2002年税费收缴时,村民都积极主动交税,她仅用3个小时就把全村的税收全部收完。
解决了村民欠税费问题只是第一步,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才是姜驰的最终目的。2003年,佳木斯市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镇里号召低产田改造旱改水,可是老百姓不愿意改,都没有胆量尝试新的项目。一句话,没钱,怕赔。她和大家讲:“你们改,种地的一切困难我来解决,今年要是种水稻挣了是你们的,赔了是我的。”
旱改水需要钱,她得为村民解决钱;旱改水要抽水,需要设备,她得去协调。说到贷款,这个村是有名的“赖账村”,在信用社是“不信用村”,不敢给贷款。没有办法,她就要自己先树立信誉,为村民担保贷钱。那阵子,她天天夹着个破兜,里面装着应备的手续,一趟一趟跑信用社,低三下四的求人家,最后他用真情感动了信用社主任,钱终于贷出来了。
钱有了,农民能买种下地了,可村里缺少旱改水的设备,村里原来只有40多亩水田,还都是座机抽水,如果改成电抽水,一垧地能省500多元,全村低产田改造的近50垧水田,能给村民省下25000多元。她找到了市领导和包扶这个村的部门,请求他们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个困难。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公里高压线,3公里低压线,在福祥村架了起来。那年,种水稻的农民丰收了,平均每户比种大豆增加收入3,000多元。农民乐了,她也乐了。
2002年,她又决定带领村民搞畜牧养殖业。他们从银行贷款537000元,买了70多头牛、2000多只羊。姜驰又为村里协调到了放牧草原,不到一年功夫,全村136户农民养牛200多头,羊3000多只,鹅3000多只,猪300多头,基本上家家都有猪和鹅,“三白一黄”的养殖模式已经形成,致富路也拓宽了。现在村里人人都有事做了,以前赌博,偷鸡摸狗的事没了,大家都说,一年到头忙着种,忙着养,忙着挣钱,哪有那儿闲功夫了。
村里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了。姜驰刚上任那会,管她叫“丐帮帮主”,现在大家说:“跟着姜驰走,吃喝啥都有。”如今,全村200多万元的外债基本还清了,已经由后进村成为镇的先进村。70%以上的农户安了电话,70%以上农户住上了砖瓦化的新房,30多个光棍绝大多数成家立业。日子过起来了,还得会过日子。从她上任起,村里就取消了招待费一说。要是有人来了,她就拿自己家的钱招待,省下钱来搞村里建设。每年村里环境整治时,姜驰都带领党员干部清理街道,车工、人工至少节省3,000多元。村干部上镇里、市里开会、出差费用一律自己负担。姜驰跟村干部说,给老百姓当一回干部,没白当,还挣着工资,从工资里拿出点钱来,不亏。她老伴说她是败家子,丈夫给她算了一笔账,从当上这个村支书,她已经拿走了家里6万多元钱,搭给村里和村民了。谁家种地缺化肥,她去化肥商店担保给赊,有的村民到秋还不上了,她去还。谁家收水稻了,她家的收割机随便使,谁家没割,她就去给割,谁家收豆子,她就去帮忙,只要村民过好了,她累点也愿意。
这四年跟老百姓一起摸爬滚打,同甘苦,共患难。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处出了难舍的感情。这种感情像亲情,谁家要是遇到难事了,她就惦记。刚上任时,这个村有个贫困户叫朱少先,当时家里有外债几万元,小伙子能干,可让饥荒压得干不起来,姜驰就帮他选致富项目,让他种烤烟,帮小伙子协调贷款2万元,姜驰又借给小伙子一些钱,现在小伙子不禁还上了债务,还盖上了9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小伙子见人就说:“没有村支书姜驰,就没有我的今天。”
没事时,姜驰愿意在村里的小路上遛达,看着家家户户的祥和样儿,她心里乐呀。她也不知不觉地想起了老伴,感觉最对不起老伴了。2002年底,和她朝夕相处三十多年的老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从她当上这个村支书,老伴就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她一天一天的不着家,家里的大事小情全是老伴一人张罗。从她当上这个村支书,老伴跟她担惊受怕,没过一天安稳的日子。老伴住院时,正赶上年终岁尾村工作最忙的时候,姜驰只好早上起来先到村里,忙完了马上打车到医院陪老伴。这些年来,是老伴在默默地支持她,帮助她,关心她。从她当上村支书起,在郑州上大学的女儿几次回家,她只跟女儿打个照面,连和女儿唠唠心里话儿的时间都没有;老伴去世后,儿子、儿媳怕她孤单,回来陪她,她忙着村里的工作一天一天的不着家,儿媳妇埋怨她说:“你心里就装着福祥村,根本没有我们。”
是啊,她撂不下福祥村。她舍不得走,她想看到福祥村进小康的样儿,她想看到福祥村像华西村那样,虽然她一个人生活在福祥村,但她不孤单,走到哪家,哪家都往屋里拽她,进屋跟他们唠上一会,听他们说说心里话,她觉得很满足。村民说:“姜驰,你别走,你要走了,谁给俺张罗贷款,要是有难事了,让我们找谁去?等你老了,干不动了,俺们养活你。”2003年春节,村民杨玉学送她一副对联,上联是“心系群众,处处以身作则”,下联是“再创佳绩,巾帼不让须眉”,横批是“有口皆碑”。儿女们看到这一切,从心里理解了她这个当妈的。有市、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老百姓的拥护,有家人的理解,她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福祥村是个大家,为了这个家的每个成员日子过得更好,生活更加幸福,她愿意付出她全部的精力,再苦再累,她只有一个字告诉大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