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6日电 从市民发短信看出圣诞受欢迎元旦遭冷落 我们要打一场传统节日“保卫战”
“圣诞节快到了,送你三块巧克力:第一块德芙,望你得到所有的幸福……”“想你想得快完了,半夜眼睛都蓝了,买东西都忘给钱了……再不祝福你,圣诞节都要过完了!”“送你一棵圣诞树,愿你平安……”
这几年的圣诞节,市民们过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聚餐、唱歌、蹦迪,尤其是倍受西方人崇尚的西餐、酒吧,如今在鹤城也遍地开花。随着手机的普及,市民在节日里的问候方式也逐渐改变了,匆忙中给周围的朋友发个短信,既经济又温馨时尚。然而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作为“洋节”代表的圣诞节短信量明显高于除春节外的所有中国传统节日。
据中国移动齐齐哈尔分公司统计,2005年12月24日、25日齐市各区的短信量都超过了130万条,有30万移动手机用户进行了短信发送,比平时高出30万至60万条。而刚刚度过的2006年元旦期间,每天的短信数量仅仅略高于平时几万条左右。
过惯了元旦、春节、十五“三点一线”节日的市民们看来的确想换换口味。圣诞节前,许多不同领域的商家,都不约而同地推出各种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商场、酒店、练歌厅都“装备”了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似乎人们的吃、住、玩都可以和圣诞挂上勾。再看看元旦和中国传统的中秋、重阳等节日,似乎只能和菜市场挂上勾,在这些传统的节日里,人们仅仅以全家团圆、共进一顿美餐来“欢度”了。
难怪齐市某小学一位老师担心地感慨,许多孩子只知道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要分别吃元宵、粽子、月饼,根本不知道是何节日,更不知道来历和寓意了。然而,他们中却有许多孩子知道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这样下去,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还会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许多发达国家,近年来的红楼梦研究会、屈原研究会、毛泽东研究会越来越火,通过了解中国的文化,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渐渐丧失的。
过好传统节日,保留好我们具有鲜明个性的传统,不仅仅是社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节日更加丰富,也让我们自己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