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6日电 盘点2005年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的发展业绩,可圈可点。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6.5亿元,同比增长1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280万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76元,同比增长6.26%。龙沙区已经步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日益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5年,龙沙区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关键在于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提升中心城区品位、打造中心城区品牌,坚定不移地走合力抓企业、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招商、突出抓载体的路子,加快把龙沙区建设成为齐市和省西部地区最具实力、最富活力、最有魅力、最有潜力的中心城区”的战略思路,并以抓企业、抓招商、抓改革、抓环境、抓稳定、抓作风“六项”务实举措,引领全区各项工作始终在一个良性、持续的轨道上高效运行。
在抓企业上,龙沙区进一步强化“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理念,坚持一产侧重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产侧重抓立区强区大工业项目建设,三产侧重抓现代服务业的延伸和拓展,扶持一批有潜力、有市场、有就业能力的优势产业,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激活了一批与大企业配套、与工业布局协调、与产业发展对接的中小企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到30户,增加值预计实现52900万元,同比增长20%,工业总体实力和财政贡献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抓招商上,龙沙区坚持“龙沙之外都是外”、“走出去、请进来”和“全民搞招商”的战略举措,通过政府整合招商、部门定标招商、私企以商招商、媒体宣传招商、定向推介招商等形式,全年落实117项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到位资金5.2亿元。龙沙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温州商会龙沙推介会,承办了中国(齐齐哈尔)小商品交易会部分会展项目,并在第四届绿博会和哈洽会上取得佳绩。同时,龙沙区把园区载体建设作为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招商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来抓,全力推进明星韩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绿博会前夕,随着通园前进路的通车,韩商园区已经达到“五通一平”,年内实现3户企业签约入园;重新规划的五福玛新型工业园区,已有洋超、永裕等22户企业入园发展。
在抓改革上,龙沙区按照“四个换位”的总体思路,举全区之力推进产改并轨工作。全区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面达92%,累计卸掉债务8.13亿元,盘活存量资产5.8亿元;全区完成并轨企业117户,惠及职工19195人,发放补偿金1.73亿元。
在抓环境上,龙沙区扎实推进“环境建设12项行动计划”和“14项重点工作”,重组政务工作流程,全面开通“四网一中心”(政务、党建、劳动、民政网和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政务效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增强了中心城区的魅力和对外埠企业的吸引力。
在抓稳定上,龙沙区进一步完善了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全就业街道、全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全年安置12446人就业再就业,安置“4050”人员2255人(其中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862人),全区城镇职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他们深入开展“十项利民行动”,动态式抓好低保发放工作,建立起长效的助残、助学、助困社会救助体系,完成54户国有企业、3935名职工并轨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已完成240户集体企业、4097名退休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费的统计上报工作,集体企业困难职工享受到城镇低保待遇。他们严格落实信访“十项”制度,构建起三级控稳体系,持续开展“平安龙沙、长安龙沙、魅力龙沙”创建活动,居民群众的安全感日益增强。
在抓作风上,龙沙区将2005年确定为“提素质强作风年”,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纳税人是衣食父母”的意识和“服务纳税人”的意识,有效解决了工作落实上存在的不落实和落不实等问题。同时,龙沙区委采取公推公选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调整充实了23个基层党政班子,公选出15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有效促进了全区干部想事、干事和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刚刚跨入2006年,龙沙区就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缜密地谋划了“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并确立了开局之年的各项重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合力抓企业、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招商、突出抓载体”的发展思路,继续以“六项”务实举措为保障,积极打造中心城区的核心经济板块,全面推动龙沙区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