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黑龙江人》出版发行 刘东辉作序
2006-01-09 12:10: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9日电 由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延芝主编的《黑龙江人》,日前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刘东辉为该书作序,序言中评价说:“《黑龙江人》的出版,说明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研究方兴未艾。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根本目地,是为了更深层地认识黑龙江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壮美的山河和各民族共同创造璀璨的历史,借以解读黑龙江人的气质风貌,弘扬黑龙江人的奋斗精神,增强黑龙江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序言全文如下:

  黑龙江流域是中国北方多民族先民生息繁衍的摇篮,在中国历史华夏文明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挺立于风雪严寒之中,开疆辟壤,问鼎中原,演绎出一幕幕威武壮烈的历史活剧,在多民族的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璀璨的流域文明。中国的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或者加上我国目前正由戴逸先生牵头撰写的《清史》共二十五部,其中就有《魏书》《北史》《辽史》《金史》《元史》《清史稿》(《清史》)六部史书所记载的朝代是发祥于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建立的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充分地证明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厚重与博大,证明了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发祥地。

  自清以来及近现代史中,黑龙江流域也屡屡发生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马占山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抗战的第一枪,同时黑龙江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黑龙江军民积极开展剿匪斗争,实行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生产,动员参军参战,把黑龙江地区迅速创建成为对国民党实行战略反攻的根据地和大后方,为支援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充分发挥重工业基地、粮食基地、煤炭基地和石油工业森林工业基地的作用,为全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和后来百万知青开发建设“北大荒”,1959年以后的大庆油田会战和对大兴安岭林区的初步开发,形成了影响几代人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的创业精神,开创了中国的农垦文化、石油文化和森林文化。这些是黑龙江人和全国人民不应忘记的事情……

  这一切都向世人述说着黑龙江流域先民和当代黑龙江人创造华夏文明、拓展生存空间、塑造区域精神的光辉历史。我们对这些历史及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研究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要求来看,还有很大的差距。《黑龙江人》的撰写和出版无疑是一件好事。作为一部富有新意的研究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它对黑龙江流域“区域性人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结合当代黑龙江人和黑龙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作了延伸性的阐发。

  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研究既是华夏文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区域人文历史的重要内容,更是探讨这一地区人的特质和精神的大前提。流域文明作为一个区域人文精神的根系,已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我们的精神、品质和力量,正是这种文明积淀的外化和表现。

  《黑龙江人》的出版,说明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研究方兴未艾。我们还要召开黑龙江流域文明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也意在促进和提升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进程和水准。而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根本目地,是为了更深层地认识黑龙江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壮美的山河和各民族共同创造璀璨的历史,借以解读黑龙江人的气质风貌,弘扬黑龙江人的奋斗精神,增强黑龙江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过程。对于黑龙江人来说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的需要,也有让别人更多了解黑龙江人的需要。无论是正确认识自己还是被他人更多地了解,都是一件好事,应是我们积极倡导和推进的事情。人们在认识自我和对他人了解中得到沟通,不同民族、区域、国度在彼此交流中获和信任,世界在人类相互理解中迎来和平。

  读罢《黑龙江人》一书的校稿,有以上的感想,是为序。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