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0日电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前“小锅、小碗”式的“过家家”已被搬上了网络。只要在网上的虚拟社区内注册一个身份,就可以拥有一间房子,还可以工作、购物、结婚、经营家庭、生儿育女等等。如今,在这些虚拟社区中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的身影。他们在网上组成“家庭”,扮演“家长”的角色,提前和“柴米油盐”打起了交道。
一些在网上“过家家”的孩子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体味了生活的艰辛,他们现在越来越能理解父母了。
璐璐是哈尔滨市香坊区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半年前,她登录了网上的一个颇有名气的虚拟城市。在这个虚拟城市里,市政府、商场、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职业介绍所、婚姻登记处等等社会机构应有尽有。只需要随便注册一个身份,就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社区,拥有一套住房,也可以养花、养宠物、做饭、工作。于是,璐璐注册了一个账号,过起了她的网上“日子”。
每天,璐璐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在网上经营她的小家。她先是到“职业介绍所”找了两份工作,一天“打鱼”,一天“挖矿”,挣了钱就到“商场”里买东西装饰自己的小屋。有时候,璐璐会把打来的“鱼”烹调成美食送给“邻居”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到了周末,璐璐还会到社区里的“慈善机构”做义工,照顾需要帮助的“人”。但是日子也有过得不顺心的时候,有时她钓上来的是“垃圾”,挣不到钱就不能买生活用品、食物,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璐璐告诉记者,自从在网上“过家家”之后,她渐渐地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也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她每天在网上打工挣钱、做饭、打扫房间,几乎是父母每天生活的翻版。
小龙,哈尔滨市道外区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也经常在网上的虚拟社区里生活。他在“社区”里拥有很多朋友,现在他是所“居住”小区的管理员。在虚拟的生活里,他作为一名“家长”,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打工、做饭、打扫房间,照顾家人,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百味。他告诉记者说,过一些日子,他决定竞选社区的“区长”。现在,父母和老师们都觉得小龙成熟了许多,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记者随便打开一个虚拟社区的网站,看到一个色彩艳丽的虚拟城市。在这个“城市”中,现实生活中拥有的一切均能找到。当记者点击“我的家”之后,便进入到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在这个屋子里有卧室、厨房、储物室等等,设施十分齐全。到“职业介绍所”可以找到“种树”、“挖矿”等工作,每一项工作的报酬不等。在网页的右上角,显示在线人数1.5万余人。在“城市住户搜索”一栏里,记者输入“15岁”,上面显示共有100页,1200余人。
网上“过家家”,孩子们喜欢,家长们欢迎。一位家长表示,“过家家”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前,孩子们只能在沙堆上,用几个小瓶、小碗简单地扮演着家长的角色。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过家家”被搬到了网上,孩子们在网上可以更生动、直观地体会到这其中的种种乐趣。“过家家”使孩子了解了成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虚拟工作、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爱心、责任感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学会了照顾他人。
教育专家认为,这种网上的“过家家”,既可以增强责任感,也积累了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孩子的信守承诺和自制能力的培养、道德观念的塑造也是十分有好处的。寒假即将来临,家长们不妨多鼓励孩子在网上“过家家”,这样也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父母的生活。但是,家长们也应掌握一个度,不要让孩子们沉迷其中。同时,老师应加强教育引导,让孩子能真正从中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