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1日电 针对供热企业申请热费调整一事,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由莉颖教授指出,在垄断状态下,企业千方百计要求提高供热收费标准,而不会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热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热企业不应该以赢利为目的。在现有的供热体制下,供热也不应该全靠市场调节。现行供热体制中供需双方的矛盾突出,根本原因是供热体制跟不上供热市场化的步伐和供热单位服务质量低劣,而不是单纯的供热成本问题。
由教授说,供热企业口口声声强调煤炭价格涨了,供热成本加大,热费自然要涨。可老百姓却没得选择,热是特殊商品,它的供应垄断导致老百姓不能像买其它商品一样货比三家,或者要求退换。事实上现在的供热质量很难保证,供热企业缺乏市场监督。很简单,一件商品没有售后保证,不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那它也不应该依靠市场手段来调整价格。
由教授说,哈市南岗区和兴路上的黑龙江警官学校的家属楼,常年供热不达标,住户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新闻媒体也曝光多次,可都无济于事,供热单位还是能少烧点就少烧点,宁可让老百姓冻着,也不让自己赔钱。政府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制约企业保证供热质量,供热企业却将增加的供热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这显然不合理。
由教授认为,供热在没有商品化、货币化的时候,企业靠市场供需调节热费还为时过早。当前,哈市还不具备供热商品化的条件。要想实现供热商品化,首先应该能够做到像水、电一样分户计量。可是现在哈尔滨市具备了分户计量的房子到底有多少?有没有?事实上,就算是实现了分户计量,也相当麻烦,因为时下技术上根本就不过关。据她了解,2002年到2004年间,哈尔滨市的供热企业共为用户安装了两万块供热计量表,但一个采暖期过后这些表都成了废表。原因是无论是国产表还是进口表,都不适应现有供热系统条件下的“浑水”要求,水表用不了多久就被水中的杂质腐蚀糊死了。由教授说,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无法鼓励老百姓用热,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买热。
由教授说她不赞成哈尔滨市热费调整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目前现行的供热方式和单位补贴制度还存在很大问题。一是社会公平得不到保证。有些单位的人不仅有工作,有工资福利,同时也享受着单位提供的供暖福利,而一些下岗失业人员、没有单位的人员,则享受不到这个福利。第二大问题是,许多企业供热设备陈旧及制度的原因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激化了供需双方的矛盾。
由教授介绍说,供热体制改革必须引入市场竞争者,允许非公有资本等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热源厂和供热管网的投资、建设、改造、经营等,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所有供暖企业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从而自觉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市民的负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也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建设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