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对俄经贸:煤城鸡西的战略选择
2006-02-12 15:33:3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丹 李越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1日电(记者张丹 李越峰) 在“十一五”刚刚开局之年,以生产煤炭而闻名全国的黑龙江省鸡西市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在积极谋求资源型城市多产业转型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作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利用本市的资源和口岸优势,优先发展对俄贸易。2005年,全市对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5%以上,而按照规划目标,这个数字还仅仅是个开始。

  鸡西的资源枯竭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讲,鸡西的资源还远没到枯竭的时候。目前,这里仍然有储量66亿吨的煤炭,这66亿吨是建立在十年以前探测资源的基础上。据有关专家估计,如果加强煤炭的勘探,鸡西市的煤炭储量可能在80亿吨到100亿吨左右。尽管资源枯竭和鸡西尚有一段距离,但鸡西市市长王兆力在接受东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今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吃子孙饭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研究,作为鸡西这样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如何进一步发展?”

  正当鸡西部分干部群众为转型之路而忧心忡忡时,鸡西市委、市政府敏锐地发现了对俄的商机,他们着手组织调研,一系列数据呈现在面前:资料显示,俄罗斯远东地区自产粮食只能保证需求量的15%,每年缺口80万吨;蔬菜只能满足50%,年缺口40万吨;肉、肉制品自给率52%,缺口40万吨;水果只能满足需求量的20%,缺口60万吨;服装、建材等的缺口量更大。另有资料显示,俄远东地区三分之一的土地闲置,其中滨海边疆区有可垦荒地142万公顷,其中30%是土质肥沃的撂荒地。这一状况已引起俄政府高层的关注和重视,正在积极寻求与周边国家合作,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开发的优惠政策。另外,俄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近10年有100多万居民离开此地,这一广袤地区亟需有技术的劳动力,其中包括中国劳动力。而目前鸡西市只有200多人在俄从事农业种植工作。结合上述情况,鸡西市决定今后将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工作作为转型的道路之一,重点发展。

  从对俄贸易角度讲,鸡西过去一直没有间断过,与其他对俄贸易大省和省内其他对俄贸易额度大的地区比,鸡西尽管是“后来者”,但却有着自身的优势:第一,鸡西和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差异非常大,俄罗斯生产的主要是重工业产品、原材料、资源、电力比较丰富,鸡西市的轻工业产品,服装、鞋贸、食品加工业比较丰富。俄罗斯的长项是鸡西的短项,鸡西的优势产业是俄罗斯迫切需要建设的,因此双方形成了互补。第二,从全省范围来看,鸡西的边境城市地理优势突出,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格局当中,又处前沿位置。鸡西在黑龙江东部,和俄罗斯有641公里的连接线,其中有两个国家级一类的陆路口岸,在全省25个口岸中,只有4个是陆路口岸,鸡西占两个,可以一年365天天天供货,不受气候的影响。第三,多少年来,中俄双方合作的基础比较好。鸡西市通过密山、虎林两个口岸,与俄罗斯建立了诚信、融洽的经贸关系。此外,鸡西市还有一批熟悉俄罗斯市场的人才和企业。

  据鸡西市发改委介绍,明确优势后,鸡西做出了相应部署,把发挥地缘、资源优势,建设出口园区当作主导产业来抓,提出在巩固扩大粮食、蔬菜、矿产品等大宗出口商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建设以家电、建材、服装、纺织、机械、食品为主的地方产品出口产业群,重点抢占乌苏里斯克万阳建材大市场、粮食批发中心和果菜批发市场以及哈巴亚洲商贸城等俄方市场,加快建设列索、伊曼中国商品大市场,形成新的口岸商品中转集散中心,扩大对俄商品出口。同时扩大对俄农业和林业合作,重点抓好俄兴凯区、米哈区农业开发,并组织企业到俄发展木材加工业。

  鸡西市市长王兆力说,随着软硬件设施的完善,鸡西市的对俄战略升级也将尽快实现,一是建设了对俄出口产品基地,出口产品不断增加,无论蔬菜、水果还是肉类,其规模、质量、水平都有质的飞跃;二是筹划建设进口俄罗斯产品的加工基地,俄罗斯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每年都通过他们的通商口岸出口到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下一步鸡西将开始在俄境内进行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合作,在口岸谋划建设进口产品加工区。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