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佳木斯市为未成年人搭建成才平台
2006-02-16 14:32:50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齐静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6日电 举办“争做文明青年、建设文明城市”18岁成人宣誓仪式,全市1000余名年满18岁的中学生参加了宣誓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帮助中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全市未成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命名市博物馆、市科技馆、市青少年宫、市第一中学等20多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佳木斯市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紧紧围绕培育“四有”新人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发挥育人职能,为未成年人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发挥育人职能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全市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团队工作性质,充分发挥育人的基本职能,依托各类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他们深入开展了以唱革命歌曲、读革命历史书籍、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唱、读、学”活动。利用团活、队会,开展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理论辅导讲座等,组织未成年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他们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开展了“让红领巾飘起来”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全市有2万多名少先队员参加到“红领巾伴我成长”革命传统教育、“红领巾手拉手”互助等8项活动中。以建国、建党、“五四”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举办“永远跟党走”歌咏比赛、“民族精神代代传”知识竞赛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他们以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为核心,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入手,开展“革除生活陋习、养成道德好习惯”活动。开展以“讲公德、爱家乡”为主题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活动,通过组建植绿护绿小分队、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未成年人利用业余时间,对市区主要街路的绿地和公共设施进行监督管护,有效地调动起他们向善、向上、向美的积极性。

  搭建成才平台创造未成年人成长成才条件

  佳木斯市各级团队以“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载体,搭建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坚持以课堂教学、仪式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以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启明星杯”小发明、小制作竞赛和哈工大飞天科技冬令营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提高了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各团队组织通过开展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课本剧小品大赛、素质风采大赛、知识竞赛等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提高综合素质提供舞台。

  他们还以“六讲六做”活动为载体,搭建热爱家乡、倡导文明的平台。团市委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启动实施了以“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青少年;讲友善,做关爱他人的青少年;讲诚信,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讲卫生,做身心健康的青少年;讲自立,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讲正直,做是非分明的青少年”为主要内容的“六讲六做”主题教育活动。

  以体验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学习社会、贴近生活的平台。全市各团队组织开展了“走进社会、感受生活”首届未成年人商旅实践体验活动、“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体验实践教育活动。在开展“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中,利用节假日组织未成年人深入到企业、社区、农村、家庭,开展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敬老助老、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使未成年人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磨练了意志,锤炼了品格。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