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7日电 随着通信业和家电业的发展,现代人在享受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各种电器和通讯器材的辐射,人们愈益暴露在一个电磁辐射不断增多的环境中。只有客观认识电磁辐射和健康的关系,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这些产品,最大程度远离电磁辐射,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何谓电磁辐射
我们通常使用的电器和通讯设备,如电视、手机在使用中,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传播过程同时也有电磁能向外传播,这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成为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也把人类带进了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中。由于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它已成为继水、空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并已被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列入必须控制的污染。我国环保部门也已于1999年5月7日正式告知新闻界:电磁辐射对机体(人体)确有危害。
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致热效应,可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可恢复的伤害,如眼睛产生白内障、男性不育,当功率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2.高频弱电磁场对人体的非致热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局部性血室传导阻滞、消化不良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会使人感到好像听到机器响、昆虫或鸟鸣叫的声音。
免疫系统--初步观察显示,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降低,T细胞花环与淋巴细胞转换率的乘积减小,使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内分泌系统--低强度微波辐射,可使人的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CRT、ACTH活性增加,内分泌功能受显著影响。
遗传效应--微波能损伤染色体。动物试验已经发现: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会在4-12%的精原细胞骨形成染色体缺陷,老鼠能继承这种缺陷,染色体缺陷可引起受伤者智力迟钝、平均寿命缩短。
生活中科学防范电磁辐射
在我们周围究竟有哪些电磁污染源呢?除了一些工业、军事、科学、医学方面大型射频设备以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电磁污染源就是手机、微波炉、电脑、VCD、电视机等,因此,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电脑
电磁波发生于电脑的前面及后面,在使用时背向电脑受害更大。电脑屏幕会放射出阴离子,操作时应距离至少在30厘米以上,开机瞬间电磁辐射最大,应予避开,上机后最好每隔一小时休息活动一会。
电视机
看电视时,最好能距离电视机3米远以上,关机后立即远离电视机。
微波炉
使用微波炉时,应注意至少离炉0.5米以上,眼睛不要看着炉门,不可在炉前久站。食物从炉中取出后,先放几分钟再吃。
电热毯
相当于一个电磁场,即使关上开关,仍然会扰乱体内的自然电场,对孕妇、儿童、老人的损害最大,应慎用。
手机
手机辐射危害较大,辐射大的手机和通信网络,会使人产生疲倦、头痛,而假如经过多次重复的惯性辐射,很有可能导致电磁波引起的伤残性白内障。因此,要尽量选用电磁辐射量小的手机和超低辐射的网络,CDMA目前是最好的选择。CDMA手机产生的是无线电波而非脉冲电波,其平均发射功率极小,最大只有200毫瓦,最小仅为0.1毫瓦,平均发射功率不及GSM手机发射功率的六十分之一,甚至低于电视屏幕所产生的辐射功率,使用CDMA手机就再也不必担心健康会受到威胁了。
此外,专家告诉我们,选购电器和通讯产品时,要细读使用手册,才能确保安全,家用电器尽量不要摆放在卧室,更加不适合集中摆放或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