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0日电 土地市场化配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土地收益从低到高。近4年来,全市土地出让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市场化配置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
2002年,新的国土资源局成立后,全面推行国土资源配置方式变革,实现了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从无到有的转变。佳木斯市先后出台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和挂牌出让暂行规定》、《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暂行规定》两个文件,当年,市区即成功敲响土地招拍挂第一槌,掀开了土地市场化配置的崭新一页。佳木斯这两个文件早于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下发实施,同时因地制宜,辟建了交易大厅,做到了有市有场。代表省国土资源厅接受了国家监察部与国土资源部的联合检查。
从2003年起,市、县两级齐动,全方位推进市场化配置向纵深发展,必须实行市场化配置成为各级领导和干部的共识。当年,全市招拍挂成交总价款首次突破亿元。全市全面实行了“凡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的规定,同时,将企业改制处置土地资产也纳入到招拍挂范围。土地收购储备步入稳步上升期,市区全面调查了存量土地现状,上图制表,纳入微机管理,查清了“家当”,为推进招拍挂建立了土地“金库”,总量达到245公顷,评估总值近7亿元。“收购后挂牌出让”成为土地招拍挂的主要做法。在市局的推动和直接指导下,各县(市)全力推进市场化配置工作,陆续建立土地交易有形市场和收购储备中心。富锦市在县(市)级率先展开具体工作,第一年成交总额就达到近5000万元,抚远县成交额也已达近千万元。与此同时,市场建设配套措施也得到了强化,市、县局多次组织了二级市场专项清查行动,规范了二级市场行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进展迅速,仅去年一年,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发布招拍挂等信息就达到700余条。佳木斯土地市场化配置实现了从少到多的转变。
通过土地市场化配置,佳木斯土地收益实现从低到高的转变,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去年,市区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65.2公顷,纯收益1.12亿元,为光华小区等一批高质量的建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供地保障,全市招拍挂总面积达到77.6公顷,纯收益1.41亿元。市区土地出让金从组建新局前年不足千万,增加到2005年的1.44亿,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市达到2.06亿元,土地收益总数环比呈几何上升趋势。前4年,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共为市、县财政创造土地收益近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