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2日电 绥芬河市紧紧抓住外贸升级的发展机遇,立足口岸地缘优势,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各具特色的财源。目前,已进入财政收获期。据统计,2003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达2.4亿元,2004年达3.6亿元,2005年达6.2亿元。三年年均增长62.5%。
一是实施大通道战略,培育基础财源。该市把口岸建设作为财源建设的基础,狠下了一番功夫。2001年至2003年共争取铁道部投资近5亿元,完成了铁路口岸改扩建工程,口岸通货能力由30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同时努力优化口岸服务环境,实行联检、运输、货代、税务等部门联合办公,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主动协调中俄联检部门,延长开关时间,使铁路口岸实现了全天过货,公路口岸工作时间也由8小时延至12小时。2004年,该市口岸日接宽轨车辆已达12列、400余辆,是1999年的3.5倍,占全省各口岸过货总量的2/3以上。
二是实施大经贸战略,培育龙头财源。该市坚持实施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战略,实现了省级通贸兴边试验区———国家级沿边开放城市———中俄互市贸易区三次大的飞跃,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边疆区原有市场,开拓了俄腹地市场。目前,绥芬河市外贸企业已同世界上20多个国家、数千家企业建立了贸易关系。2004年贸易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48个,其中,超亿美元的有4个,外贸企业上缴税金达1.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
三是实施大市场战略,培育骨干财源。完善了服装鞋帽、五金家电、建筑材料等市场,以青云市场为龙头,积极培育环宇、迎泽、海天、旭升等品牌市场,新建和扩建商场近20万平方米,目前这些市场已成为俄罗斯购物者的首选购物场所。同时,该市坚持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对现有市场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青云、吉利、鑫海、万事利等8大市场集团,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仅市场内的个体工商业户上缴税金就达7750万元,同比增长51%。
四是实施大加工战略,培育后续财源。该市立足自身优势,狠抓外向型工业项目建设。利用俄罗斯的森林资源,引进资金6亿元,建成了4个木材加工区,木材年实际加工量达到65万立方米,产值达到3.5亿元。同时还依托国内肉类、蔬菜、水果资源优势,建设了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目前绥芬河市已成为俄滨海边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