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8日电 近日,刚刚接任主管文教卫生工作的哈尔滨市副市长聂云凌来到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中心血站柳堤站长的工作汇报,聂云凌副市长对血液中心的干细胞移植组织配型对输血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固定人员队伍的建设及充足的血液储备和人性化服务环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主管领导的视察及高度评价,让血站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哈市中心血站全体工作人员心血的凝聚,更是柳堤站长倡导的新理念、新机制开创了自愿无偿献血的新模式。
新理念新机制让自愿无偿献血深入人心
就在很多城市为指令性献血如何向自愿无偿献血转变彷徨之际,哈市中心血站就已经确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献血理念。柳堤站长认为,中国自古就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比受有福”的观念,将这种观念与现实有机结合,就可以给无偿献血注入新的理念,让人们从心理及精神追求上更能接受无偿献血。几经推敲,“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的理念诞生了,并且与很多人产生了共鸣。新的理念确立后,中心血站又建立了两种机制,对内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对无偿献血者实行梯次激励机制。
一种理念两种机制的确立,让哈尔滨无偿献血工作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05年哈尔滨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无偿献血位居第五位,临床供血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捐献。
改变动员模式让服务品牌升级
目前,哈尔滨有5辆采血车分布于大街小巷,整洁舒适的环境、采血员周到耐心的服务,形成了采血车的服务品牌,也拥有了大批固定献血者,有的献血者甚至跟随着采血车的轮换而辗转于哈市各区。这种现象让中心血站意识到服务品牌的重要,献血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影响周围的人,可以实现献血理念渐进式爆炸式的传播,无偿献血者也会呈几何级数渐增,这是过去一对一的说教动员无法达到的。
树立血站的服务品牌、用品牌改变动员模式,是哈市中心血站在新理念、新机制的基础上,又一个新的探索。事实证明,这种探索是行之有效的,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寒冷的哈尔滨处于采血淡季,但依然有充足的血液保证临床用血,与同期国内部分大城市正闹“血荒”形成鲜明的对比。短短的两年时间,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由过去的零变为如今的100%,一支稳固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已经建立,哈市中心血站一改过去临床用血紧缺的历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相关新闻: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站长柳堤访谈
每一次到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采访,都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这里诠释着爱心与奉献,面对无偿献血者捐献的汩汩热血,一种升华人格的力量会时时触动你的脉搏。
每一次与柳堤站长的访谈,都能体会到一种精神,对工作的孜孜以求、对无偿献血理念的探索剖析、对献血者和受血者事无巨细的关注、低调的处事风格,都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柳站长是在把无偿献血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质量可靠、数量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目标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柳堤站长说,“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把一切利益让给献血者和受血者,认真践行‘利为民所谋’这一宗旨。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有很多感人的事,比如,捐献机采血小板需要预约时间,有的捐献者从五常、宾县赶来要往返两三次才能捐献成功,比起他们,我们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
多年来,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不等不靠不依赖,完全凭借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医疗临床用血百分之百来自于自愿无偿捐献这一历史性突破。为了有效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中心血站不惜斥巨资引进高精尖设备,而资金完全由血站自筹。
——血站投资200万元更新大型酶联免疫检测系统,与国际现有检测水平同步,大大提高了血液检测的精度,而国内一些中小血站一直使用的仅是价值数万元的检测设备;
——传统血袋,无论从物理指标还是化学生物指标,都不及日本生产的“泰尔茂”血袋,“泰尔茂”血袋针头特别锋利,可以大大减小献血者的进针痛苦,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哈市中心血站还是用进口血袋取代了传统血袋;
——今年2月起,哈市中心血站开始使用第4代进口爱滋病检测试剂,爱滋病病毒存在3个月的窗口期,进口试剂可以检测到抗原,将最短时间缩减为27天,在普通试剂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中心血站毅然决定采用价格为普通试剂4倍的进口试剂,而仅此一项,哈市中心血站每年就要多支出30万元。
柳堤站长说,“这些钱完全由血站自己解决,我们可以用这些钱给职工谋福利,也可以用来改善办公环境,但最终还是将它用在了提高血液质量上,因为我们是在凭良心做事。我当过医生、做过院长,深知血液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所以做好无偿献血工作,是造福社会和人民的大事,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