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郭树伟(右)在给患者做手术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3月6日电 题:“雷锋行动”相伴——记绥棱11名大学生志愿者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为了承诺和心灵深处涌动着的爱,2004年7月份,11名拥有本科学历的省派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绥棱,投身教育、科技、农业等岗位,奉献才智,播洒知识,365天,日日以助人为乐为己任,被人们称为:雷锋的兄弟、阳光使者。
2004年3月,黑龙江团省委、省委高校工委等部门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从有志于志愿者工作的647名大学生中选拔了102人,其中王爽等11名志愿者抵达绥棱,充实到急需人才的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
他们不是绥棱人,却将自己融入其中,不计报酬付出。11名志愿者分别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佳木斯大学等7所院校,专修农学、医学、教育等专业。参岗之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奉献的歌。11名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承担起所在部门和岗位上最重、最苦、最累的活,承担了单位的值班值宿工作,他们还从每月600多元的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资助11名贫困学生。
杨刚,毕业于哈尔滨学院。他来到绥中乡中学任教,担任了初二班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鼓励式方法、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爱上了他的课。在假期里,他没回过一次家,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为学生们无偿补习功课,资助贫困学生。一年多来被他资助过的学生有20多人。他帮助学校组建了校园广播站、绥中中学校报。在帮助学校维修桌椅、安装锅炉。
郭树伟,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上集镇卫生院任外科医生。他一天24小时吃住院里,为农村急重病患得到最快的救治与帮助,还深入到农户家中诊病治病。
火灾发生时,大学生志愿者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单位分给的工作补贴,是他们悄悄地送给了贫困户……由小到大,平凡中闪光的事,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得太多了。他们却说:奉献让他们快乐,帮助别人是为了让心灵找到家。
“雷锋精神鼓舞、知识加热情,他们每个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都像个钉子,扎身本职工作,践行志愿精神。”绥棱县团县委书记王文臣最了解这个“雷锋团”了。
李春艳,毕业于八一农垦大学植物保护系,工作在克音河乡政府。为了发展克音河乡的黑木耳产业,让农民接受这项富民产业,她主动承担了黑木耳培栽过程中最重的活:温度、湿度测量和技术推广。在关键期,为了能照顾好襁褓中的菌苗,她一宿眨不上几眼。开始在农户中全面推广时,她又担当黑木耳技术指导员,不管黑天白夜与农民工作在一起。
杨振华,工作于泥尔河乡经管中心,他立足本职工作,结合当地乡情实际,写成了如何为民增收等三篇调研报告,得到当地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乡领导的认可。截至目前,11名大学生志愿者已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6600个工作日。他们的工作与奉献得到了绥棱领导与群众的认可。未入党的8人中已有7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时光荏苒,为期两年的志愿服务将于今年7月份结束。生命因奉献而灿烂的他们已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平凡的我们在这里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提高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本领,锻着了自己。将来在志愿者的道路上,我们更能胜任。”王爽是11人团组织的支部书记,她是志愿者中的“连心桥”。更是他们的代言人。他们愿意继续扎根在这里,因为这里的人们需要他们。
星火燎原。在他们的带动下,绥棱县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8000多人,成为志愿服务大家庭中的一员,从2004年8月开始,他们就开始了送医送药下乡、尊老敬老、植树护绿、节水等行动。他们愿将一片爱洒满人间,做雷锋精神的接力手,代代传承,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