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关注粮食购销市场 黑龙江省国有粮企四种路径抢市场
2006-03-07 10:32: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黄春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电 黑龙江省全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管收粮、储粮,依靠政府补贴过日子。而必须进入市场,与其它粮食经营者同场竞技。

  2005年末,黑龙江省国有粮企开始全面进入市场

  今年是我省国有粮企卸下“三老”包袱,转换经营机制,全面进入市场的第一年。日前,记者随同省粮食局工作组到三江平原调研,一路走来,发现众多国有粮企正想尽办法走进市场。

  走村串户抢“粮源”

  记者在三江平原的一些粮库看到,以往农民开着拖拉机、赶着马车到粮库送粮的场面几乎看不到了。今年国有粮企纷纷主动带人带车、抬着秤到田间地头,到粮食晒场,到农民家里直接收购粮食。最近,省农垦总局前进粮库为了抢购优质秋粮,将职工分成4组。他们分头下乡,走村串户,在20多天中收购了4万多吨优质粮。

  为了吸引农民将好粮卖给国有粮企,一些国有粮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密切农企关系。他们通过简化粮食检验程序,增加透明度,让农民卖粮时一目了然。依兰县道台桥粮库还专门设立了农民食堂,为卖粮农民免费提供午餐。

  小步稳走“代”字号的路

  今年秋天,双鸭山市第二粮库与江苏省镇江市一家粮食企业开展产销合作,双鸭山市第二粮库将为其代收水稻2万吨。在这种合作中,镇江粮企看好了双鸭山市第二粮库5万吨的仓容和10万平方米的场地,看好了我省特别适合粮食保鲜的低温干燥的气候;双鸭山市第二粮库则希望依托镇江粮企比较雄厚的资金。据介绍,今年秋粮购销时期,齐齐哈尔市的国有粮企已经和客商签订粮食代购合同64万吨,其中代购玉米44万吨。

  由于刚刚起步,我省众多国有粮企为规避风险,纷纷采取合作经营为主,自营为辅的策略。省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评价说,这种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使我省的国有粮企有效益无风险,有利于我省国有粮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稳扎稳打,获得稳定的效益,同时也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加快农民销售手中的余粮。

  甘当原料库

  最近,一座由北大荒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预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制米厂,即将在建三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建成投产。这座制米厂建成后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稻米加工技术,在稻米精细加工领域大做文章。建三江粮库主任李志文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厂库联合、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成果。北大荒米业看好了粮库的仓储和运输能力,这里是我省的水稻主产区,建三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又是中心粮库,有12万吨的仓容和一条铁路专用线。制米厂建在粮库中能节省很多成本,粮库则可以将收购来的水稻直接销售给制米厂。

  为了开拓粮食销售市场,近两年,一些国有粮企开始主动找伙伴,向当地龙头粮食生产企业和其它经营者靠拢,甘当配角、甘当原料库、甘当第一车间,与他们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这样既能保证企业有活干、有效益,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又能扶持当地龙头粮食生产企业的发展。

  “产购加销”一条龙

  记者随调研组走进鹤鸣米业集团公司时,只见这里的职工正忙着将刚生产出的大米装车、外发。据介绍,因为先走了一步,现在该公司早已摆脱了收原粮、卖原粮的初级阶段,而是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实现了“产购加销”一体化,这样延长了粮食产业链,公司的利润也比较可观。近两年,该公司年生产能力都达到20万吨,其中80%的产品销到杭州、重庆等南方省市。而且由于该公司的拉动作用,使当地的每公斤水稻平均收购价格比周边地区高出2 4分钱,自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共有45个市县、164个国有粮企实现了“产购加销”一体化经营,像鹤鸣米业、绿都集团等基本上都已成为其中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有市场、有客户、有品牌,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整体市场竞争力,而且带动我省其它国有粮企不断做大做强,向粮食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