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全国人大代表关丽霞:今日鄂伦春人踏上幸福之路
2006-03-08 19:36: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倪伟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8日电 黑龙江代表团,有一位鄂伦春族女代表叫关丽霞,她来自偏远而寒冷的黑河市逊克县新鄂乡新鄂村。这位村妇女主任,向记者讲述了当地鄂伦春族的真实生活。

  话题就从鄂伦春人最关心的房子和路说起。1953年鄂伦春人下山定居,住的土房,是用劈柴木半子打垛和黄泥巴垒起墙,屋顶是草苫的,得一年一换。一进屋是土墙、土炕、土地、土锅台。这样的土房子他们一住就是30年。1983年后,国家为当地鄂伦春人都盖上了砖房,每户都住45平方米左右,屋里通了电,有了压水井,砌上了炉子。光阴转瞬又过10年,到1993年,随着国家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鄂伦春人住的房子又变了,房子里都安了自来水,铺上地砖、地板革,厨房里都贴上瓷砖,很多鄂伦春人都习惯了用床。2003年,国家进一步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这回鄂伦春人都住上新房子,每户都建有漂亮的小门斗,小区周围统一安上铁栅子,很多人家里都铺上复合地板。通往院子的路都是水泥板的,村里的土路也变成水泥路,全村环境变得美观、整洁了。很多鄂伦春人在狩猎之余,开始种自己的庄稼了。

  一条文明、富裕、幸福的小康之路正通往关丽霞所在的新鄂村。

  这时,全村人为眼前的路发愁了。

  据经济日报报道,新鄂村通往逊克县的惟一一条路,每到冬春季“延岭水”如期而至,排泄不畅,冻在路上,堆得一尺多高,运农资的车底盘都能被卡碎。两个多月的封闭期,看病的出不了村,赶集的过不了道,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这条路沿途涉及的3个镇4万多农民,更是深感不便。

  当分组审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关丽霞欣喜万分,她感慨地说,总理报告在“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部分中,强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指出要着力抓好饮水安全、公路、沼气和农村教育等重点工程。总理就像知道我们的困难,又在关切我们鄂伦春人明天的生活,真是让人从心眼儿里感动啊!

  3月6日,关丽霞郑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修筑逊克县鄂伦春民族乡至县城公路的建议”。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