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9日电 53岁的低保户李忠媛,因5岁时的一场高烧,让她变成全身只有左手能做些轻微劳动的残疾人。50多年来,她所能活动的空间,仅仅是在3.2平方米的土炕上;不识几个字的她,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用仅能活动的左手的三个手指,在一块木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112个“正”字,留下560道印记,而且,新印记还在不断增加……
她每画一道,就记录着民警来帮助她家一次;每道印记的背后,都是一段真情故事,记录了一群民警10年如一日默默恪守助残诺言的动人故事。
这块已经画到第560道印记的木板,是一度要走上绝路的李忠媛母子俩最珍爱的宝贝,现在,他们已不再惧怕生活的磨难和贫困;这块还将不断增添新印记的木板,更为这个时代树起了一块警民情深的爱民纪念碑。
丈夫离家出走
残缺家庭没了隔夜粮
李忠媛在10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23岁时,母亲又撇开她而去,一座残破的土房,是父母留给她的唯一遗产。面对空荡荡的土房,李忠媛几乎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就在这时,一位拉人力车的外地青年走进了她的生活,并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龙滨来到人间,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欢乐,随着孩子的长大、上学,生活的负担加重,靠拉车养家的丈夫因难以忍受生活的重负,在1996年的一天不辞而别,至今杳无音信。
面对丈夫的离去,李忠媛感到她的天塌了。绝望中,想一头撞死的李忠媛被儿子哭喊着抱住:“妈妈,别撇下我!”望着孩子惊恐的表情,李忠媛最后选择了坚强。
可是,一个月后,母子俩便陷入窘境:屋外小雨,屋里漏雨,家里已没有第二天可吃的东西,没办法,母子俩借来一辆木板车,16岁的儿子龙滨吃力地推着比自己体重还重的妈妈,冒雨“出行”———到民政局申请提高低保金。一段6公里长,普通人徒步用很短的时间就能走到的路,由于营养不良而瘦弱的小龙滨顶着雨步履维艰地足足推了1小时40分钟,才来到区民政局,他们的申请当即被批准了!
从区民政局出来没走多远,大雨瓢泼而下,木板车被泞在路边怎么也推不动,滂沱大雨无情地砸在这对无助的母子身上。
重病残疾人家
冰凉的心被焐热了
雨中,母子俩抱在一起不停地战栗,雨水、泪水流了满脸、模糊了视线……此时,市公安局巡防支队五大队一中队民警郭铁,恰巧执勤路过此处,看到大雨中的娘俩,连忙跑过去把母子俩领到一个门洞内避雨,并关切地问:“大姐,大雨天咋还让个孩子推你出来?”李忠媛话没出口、泪水已夺眶而出,哽咽着向郭铁讲了母子俩不幸的遭遇。听罢,郭铁执意要将娘俩送回家。一进门,一间漏雨的土房,一张桌子,一个土炕,家徒四壁的窘境让郭铁吃惊。他对李忠媛说:“大姐,你放心,我回去和大家说,我们一定会帮你的,下周我还来!”
一周后,郭铁和同事刘升岩肩扛着大米、白面来到了李家,并笑着对李忠媛说:“李大姐,不认识我啦?”也从这天起,李忠媛与巡警中队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人间情缘。只要民警们稍有空儿,就来看望他们的李大姐,送东西、唠嗑,洗衣服、运煤等看得见、想得到的活儿全都让这些民警给包了。
李忠媛告诉记者,当时,就是感到冰凉的心被焐热乎了,她感受到一种从没有过的踏实。这种感受她不舍得忘记,最后,她找到了独特的纪念方式———在墙纸上画了一道印儿。
然而,令李忠媛没想到的是,这温暖竟10年没有中断过。
10年的时间
变的是面孔不变的是真情
2000年7月,龙滨得了肾炎,并开始尿血,身体浮肿得厉害,原本不到50公斤的人却像个大胖子。医生说,如不住院治疗,就会转化成尿毒症。然而2万元的费用,对每月只有180元低保费的李忠媛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她打算卖掉那间破土房应急,现任一中队队长的刘升岩阻止她说:“大姐,有人民警察在,你什么都不要怕!”
那时,民警们大多月工资800元左右,为给龙滨治病,民警郭庆林的父亲患半身不遂多年,他谢绝队友要替他均摊捐款的好意,拿出准备给父亲买药的900元钱,又借来100元钱凑了个整;现任安和派出所民警的张宏伟,捐出了给女儿买小食品的钱,一中队其余近20名民警捐出当月工资———3天内,2万余元医药费凑齐了。
2001年,民警们又集资给李家的破土房来了个彻底大修,翻建成了砖房。破房即将被扒掉,墙纸上的百道印记,被李忠媛誊到一块木板上,成了母子俩永不舍得丢失的纪念。
10年间,曾有70多名民警登过李家大门,可是李忠媛能叫上名字的却没几个。李忠媛动情地告诉记者:“不是我不想记住他们,每次来了新人,‘小伙子,你叫啥名?’这话我问过不知多少次,可每次他们都说‘我们是和郭铁在一起的,都是民警’。”
是什么力量让这一行动得以延续?对此,这些会因为比别的队少抓了歹徒而急出一嘴大泡的民警,不但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反而显得格外笨拙,半天说不出个有“高度”的话来,被记者问急了,郭铁、刘升岩回答得实实在在:“也没啥,她挺可怜的,要是家里有人这样,谁都会帮忙的。”
10年间,巡防支队五大队一中队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照顾李忠媛的事情,从来也没有间断过。
三个健康手指
编织毛衣报答恩人
民警们把李忠媛家的土房翻建成砖房时,特意在火炕和厨房之间的火墙上,开了一个小门,残疾的李忠媛可通过这个门添柴、拿到炉台上热着的饭菜。中队还掏钱为娘俩安了一部会报来电号码的电话机,李忠媛的世界变大了;最难的是背她上医院,由于李忠媛四肢无法用力,民警们发明了“三人背”:一个人背,一个人扶住她后背,另一人张开手臂迎向随时可能东倒西歪的李大姐,几层楼跑下来,他们都是大汗淋漓,这十年,光背李忠媛看病就不知有多少次了。
回报恩人,李忠媛完成了一个奇迹———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给郭铁织了一件毛衣。因为李忠媛发现,郭铁啥时来都穿着那件露了几个洞的蓝毛衣。“晚上出勤,穿这样的毛衣咋能暖和?”李忠媛从每月180元的低保补助金里挤出60元,求人买来2斤蓝色毛线。普通人消遣着织毛衣,2斤线最多15天就能织完,李忠媛却用使不上劲的左手的三个“还好使”的手指,吃力地送针走线,一天不停手,也只能织出几行。为赶在入冬前让郭铁穿上新毛衣,她每天吃过早饭就开工,屋里温度不到摄氏10℃,李忠媛的头顶却沁出了汗。
又是一个周末,郭铁背着大米来了,李忠媛掩饰不住欣喜,指着炕上的毛衣说:“郭铁,我织的,咋样?”郭铁不禁瞪大了眼睛。“天冷了,你的毛衣都破成那样了,这是我给你织的。”李忠媛的话让郭铁深感意外,看到李忠媛手指上的水泡,他坚决不肯要:“给龙滨穿吧,我有。”“他哪能撑得起来呀,这就是估摸着你的尺寸织的。这些年,你们一中队的民警都不容易,没少帮助我们娘俩,我这辈子也报答不了啊。”泪水顺着李忠媛的眼角流下。郭铁最后还是收下了毛衣,但他常选在来李忠媛家时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