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0日电 湿气也能“作恶多端”
专家通常将这种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过量湿气称之这“湿邪”。中医湿病在西医学中,可见于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和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随着全球暖湿气流的影响,湿邪致病的广泛性将更加凸显出来。
通俗地讲,湿气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病期长。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二是损害脾胃。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三是导致皮肤病变,临床常见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四是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可引起哮喘发作,上呼吸道感染等等。
家里返潮多晒被褥
开春后室内升温速度比室外慢,当室外空气突然剧烈升温,而且十分潮湿时,吹入室内便在冷地面和墙壁上凝结成为小水珠,出现返潮现象。
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也容易返潮,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专家介绍,在这样的天气,最好使用电炉、煤气炉等加热房间,尽量减少室内外温差。返潮天气,应关好门窗,减少涌入室内的水汽。一定要注意家中被褥和枕头多晾晒,保持衣物干燥。
春困也因“湿”
当湿气通过人的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容易湿困脾胃,造成整个脾胃的运作失常,使人中气不足。当湿浊上扰清窍时,会使人疲劳、乏力、头晕和昏昏沉沉,这也是我们说的春困。
最容易春困或被春困影响较大的人通常体质差,尤其是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由于血管情况不佳,血液循环不良,大脑缺血、缺氧比较严重,春困起来的反应也就大而持续时间长。脑力劳动者,如办公室的白领一族,也很容易受到春困的“骚扰”,这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去湿食疗方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气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还要补脾。药补不如食补,补脾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