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6日电 黑龙江晨报今天针对百年建筑--原哈尔滨车辆厂铸铁车间被私自拆除一事发表评论:谁来保护我们城市的文脉?全文如下: 不知看完哈尔滨市民林秋月的来信后,“爱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是不是也与广大市民的感触一样——心头像被狠狠地戳了一下,那疼痛如撕心裂肺般——在亲眼目睹了象征着城市的骄傲与荣耀的百年车间毁于贪婪、麻木之后,任何深爱着这座城市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当然,那些因此而获益颇丰的人肯定会躲在暗处窃笑不已,在他们看来,城市的百年文脉远不如手里的真金白银来得实在。
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发现,在这场保护百年车间的“战斗”中,有两个特点是一定要关注的:一是战斗的“第一枪”是由普通市民和新闻媒体打响的,2002年,当百年厂房第一次面临劫难之时,正是《黑龙江日报》的记者曾一智的奔走呼号,才使它幸免于难。这次车间被毁之前,又是周边的普通百姓自发行动起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不幸的是悲剧还是发生了。二是,这座哈市仅存的百年厂房,早在2001年就被拟定为“二类保护建筑”,但现在,它已是废墟一片。市民、媒体的积极和相关部门的“被动”,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反差。我们不禁要质问:谁来保护我们城市的文脉?
曾一智和那些自发的百姓都是哈尔滨的普通市民,他们都对这座城市无比热爱。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哈尔滨的历史与文化带给他们的人文尊严和归属感及自豪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所以他们有着“保卫百年车间”的强烈愿望和无法遏止的内在冲动。从媒体报道此事后,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响来看,这种愿望和冲动也是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市民的内心深处的。
那相关监管部门又是怎么做的呢?哈尔滨市规划局:“此事不归我们管。”监察大队:“人都吃饭去了,下午再来电话吧。”更可气的是,在开发商再次偷拆之时,市民的举报电话已没有任何回应了!这就是我们的职能部门!这就是百姓的“人民公仆”!当城市的文脉、群众的利益遭到威胁和破坏时,他们毫无作为!
就在前不久,哈市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潘洋提交了一份《老建筑谁来保护》的提案,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老建筑的保护。职能部门也信誓旦旦地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要严格执行相关保护条例。但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怎么就全走样了呢?是监管乏力,还是开发商吃了“豹子胆”?或者是这“两会”上人民群众的呼声,压根就没有人当回事儿?
现在“爱建”已经承认了此次拆除“百年车间”是没有审批手续的,那它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不少人可能会说,拭目以待。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件事一定会不了了之。不信?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