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1日电 节能建筑建设在哈尔滨市乃至全省已于2002年强制性实施,至今已有1700多万平方米。而新的已有非节能建筑也将拉开节能改造序幕。然而,节能建筑仍与非节能建筑支付同样的供热价格,这成了建筑节能推广遭遇的瓶颈之一。节能法规呼唤政府到位
“只有实现节能热价,节能建筑才能得以推广,目前急需解决的就是要尽快改变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的现象,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哈尔滨市墙体材料改革建筑节能办公室主任张文库说。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及哈尔滨市陆续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建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建筑节能十五规划》、《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等,使哈尔滨市的建筑节能工作在法制方面有了基本的保证。建筑节能有了实施细则,并且都是强制性的,以至哈尔滨市近年来的建筑都达到了节能50%的标准。然而,居民仍不能享受节能热价。因为建筑节能和供热节能之间没有一个可以统一起来的标准,无法衔接,50%的建筑节能不等于同样的供热节能。
据建筑供热设计专家介绍,节能建筑的节能效果主要是通过供热企业的能耗降低来体现的。而供热节能涉及3个环节,即热源效率和能耗、供热管道损失率和建筑保暖节能率。现在,建筑保暖节能已经明白准确,而且有量化检测方法和数据,也就是建筑环节完全标准数据化,但供热环节却没有任何可实施的法规。
我省在一些地区的节能建筑供热收费价格上作了优惠尝试,但因为没有法律和技术规范及数据依据,供热公司不同意而引起诉讼,至今仍没有结果。
因此,供热节能法规有了,但不可操作。这是政府缺位的结果。政府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节能法规进行补充修改,建立节能法规体系,使节能各环节的标准和实施有机统一,让节能有法可依。节能热价实行难在哪
据哈尔滨市墙改办主任介绍,50%的节能实现条件是供热管网热损失在10%以内、供热锅炉的热源效率在68%以上,这样就可实现每平方米供热耗标准煤(即标煤每吨热值在7000大卡,现在的普通煤热值平均在4500大卡左右)18.6公斤,是非节能建筑的一半。
据了解,哈尔滨市2002年以后的建筑都是节能建筑,而且供热都是区域或集中供热,这两种供热效率都很高,是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的。尤其是一些成片开发的新建小区,完全可以达到同步的节能。
建筑供热设计工程师刘茂东告诉记者,国家在供热设计规范上都有明确规定,热源厂的建设和供热管网的保温都有详细的数据,保证供热管网的热损失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这些小区几乎都能达到建筑和供热同步的节能效果,即节能建筑节能50%,供热就可以实现节能50%。他说,现在的供热锅炉的热效率极高,与国际同步的燃烧技术几乎可以把煤中应有的热力全部挖掘出来,大大超过68%的要求,而且供热管网都是新的,热损失率很低,完全低于10%的标准。
哈尔滨华能集中供热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负责的道里集中供热管网主次干线运行很好,热损失不足1%。如果热损耗大的话,也是出在入户管网上,因为都是老管网。
据哈尔滨市北鸿小区物业供热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小区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有住户500多,1万平方米的商场和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小区业主2002年入住,并通过相关部门的节能检测验收,达到50%的节能标准。目前该小区供暖使用区域锅炉,小区自己供热,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以上,平均达到22度。在没有完全计算的情况下,公司负责人估计供热节能至少在20%以上。
但据哈投供热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是从哈热和哈发公司购热源供热,热价是热源厂内的价格,他们购热后要发生管网的维护和损耗费用。尽管他们供热区域有节能建筑,但因为管网是旧的,至于热损失是多少无法检测确定,节能建筑在供热上节能多少难以确定。
据供热专家王先生分析,尽管目前难以实现供热计量化,但根据煤消耗总量计算出每平方米的耗煤量是可行的,各种供热方式和节能建筑完全可以找到一个相对应的供热消耗数据,把建筑节能和供热节能对应起来,从而得出节能建筑的节能热价。无论是供热和热源一体化的供热方式,还是热源和供热分开的方式,都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