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一药多“名”难为市民
2006-03-21 14:13:4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1日电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新规,规定今后药品包装及其宣传中禁止单独使用商品名称而忽略其通用名,避免“一药多名”泛滥。这对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近日,市民宁女士还是苦恼地向记者反映,现在普通市民买药想买“明白”实在太难了,因为明明是同一种药,但不同的药名把人们搞糊涂了,新规定的出台是好事,可原来市场上那么多“同药不同名”的药又该怎么办呢?

  宁女士说,18日,她带着感冒的孩子到医院看病,在医生开的处方上,有种药的名字挺陌生。她问医生这是什么药,医生回答说是新药,疗效不错。划价后,这种药的价格是24元,等拿到药后宁女士才发现该药的主要成分是阿莫西林,但价格却比原来的阿莫西林贵了几倍。

  记者发现,目前在药品市场上一种药品被不同生产厂家冠以不同名字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致这些本是同宗的药品其价格会相差几倍。在哈尔滨市的多家药店,记者看到了大量名称相同或近似而商品名却完全不同的药品,以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为例,竟然有普克定、左克、左复可、来立信等十几个不同的名字。另外一种红霉素类的口服药也有七八个内容相同名称不同的“同胞”。

  药品为啥喜欢多名呢?采访中,一位药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应用时间长的药物普遍价格偏低,有的药品换名是为了提升价格。传统的扑热息痛一片只有几分钱,换名后一片就涨到1元钱甚至10元钱。哈尔滨市一家药店的经营者说,目前国内制药企业自主研发的药品不多,大多数是仿制药,改个剂型、添加些辅料,增减有效成分、换个包装、起个商品名,药价就变了。另外,现在许多药厂生产同一种药,为了便于区别而将同一类药品冠以不同的商品名。

  一药多名“搞活了”药厂,却难为了市民,困扰了医生。哈尔滨市一家医院的药剂科医生无奈地说,药品商品名太多太滥,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首先是影响用药安全。患者容易“搞混”,导致吃错药,医生正常用药也会受到干扰。

  据了解,现在大型的综合医院使用药品超过2000种,按平均每种药3个不同名字,药剂师要跟6000多个药名打交道,有时他们也被搞乱。而不懂医学的市民对于名称混乱的药品市场,更是感到无奈。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