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海林市万名农民出国“淘金” 实现年收入3亿元
2006-03-24 10:50:28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丽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4日电(记者 杜丽华)如今,海林市的农民已不满足迈出黑土地到外埠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目光瞄向国外。去年海林市就有一万多名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淘金”,共实现年收入3亿多元。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克山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海林市充分发挥朝鲜族人口较多的优势,紧紧抓住韩、日、俄等国开放劳务市场的机遇,全面发展以境外劳务输出为特色的劳务经济。2005年,海林市转移农村劳动力6.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1亿元。其中,向韩国输出劳动力8000人,日本2000人,俄罗斯500人,境外输出人数占转移总数的15%,境外劳务收入达3.1亿元,占劳务输出收入总额的50%。

  1996年,海林市就成立了出国劳务办公室,把境外劳务输出纳入了政府工作日程。2004年,成立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首家由国家劳动部认定的具有境外劳务输出权的民营企业林海国际劳务有限公司,开展咨询、培训、输出、服务等工作。两年来,组织当地农民向韩国输送建筑工人、产业工人等2000余人,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境外劳务输出龙头企业。

  境外输出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要求较高,海林市就针对不同要求,按照“面向市场需要,分类指导就业”的原则开展培训。对赴韩务工人员,市政府高薪聘请韩国教师来讲授韩国语,汉族务工者重点强化听说能力,韩鲜务工者重点消除语言差异。同时,聘请韩国厂方技术人员及大学讲师讲授境外劳务相关法律及缝纫、电焊、建筑等基本劳动技能。针对赴俄罗斯务农人员,除了培训语言知识外,重点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农业专家给农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并将相关技术资料发给农民自学。

  针对多数农民一次拿不出全部出国费用的实际情况,市政府协调信用社开展境外劳务贷款业务,每人最多可以贷款6万元。目前全市已贷出1580万元,帮助了400多人实现了出国淘金梦。

  为了将境外劳务创造的财富转化为可循环资本,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海林市对出国打工人员回乡创办经济实体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经营一年内不收任何费用,一年后补办相关手续,3年内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部返还。在好政策的激励下,近年来,海林市已有1000多名在国外完成资本积累的打工农民返乡创业,投资2亿多元,创办经济实体150多个,增加就业岗位4460个。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