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4日电 “十一五”时期是哈尔滨市全面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2006年又恰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根据中央、省“十一五”期间的总体规划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点内容,特提出2006年哈尔滨市人民建议征集内容:
一、在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工业经济主导作用方面。关于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能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提高产业能级;科学规划和发展工业园区;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二、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关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建设新型村镇;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建议。
三、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方面。关于大力发展旅游;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努力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等方面的建议。
四、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承载发展的能力方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快都市圈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等方面的建议。
五、在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方面。关于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六、在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方面。关于以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为重点,加快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利用外资的重大突破;加强国内经济合作,提升区域合作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建议。
七、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城市方面。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水平;拓宽培养、吸引、使用人才新领域等方面的建议。
八、在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关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九、在坚持“文化立市”,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方面。关于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建议。
十、在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关于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十一、在发扬哈尔滨精神,倡导文明风尚方面。关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哈尔滨人形象,建立包容和谐社会重塑老工业基地艰苦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