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0日电 “你们没有诚意卡,不准进去!”在“福顺尚都”售楼处,没有事先购买一种价值万元“诚意卡”的购房人,被生生挡在门外。昨天,市民李先生等购房人向本报质疑这种把消费者划分等级做法的公平性。
据李先生等人介绍,本周内他们几次想进该售楼处看户型图,都被挡在门外。而被放进去的购房人都是已经购买了2万元的VIP贵宾卡和1万元的诚意卡的,如今即便购房人要买这两种卡也买不到。李对此很不理解,“都是要花钱买房子的消费者,咋还非得让咱掏这么多钱表示‘诚意’,买个身份呢?如果我交钱表示诚意了,最后又不买,不是白扔一两万吗?这种把消费者分等的销售手段没让我们受到应有尊重。”
记者把电话打到售楼处,据该处工作人员讲,购卡的消费者将可享受1—2万元的房价优惠,因为他们在此前几个月里一直在关注该楼盘,开盘的时候,只有这部分人可以进来订购期房,没卡的人“到时只能看看热闹”。他表示,一期有2000多套外售,现持卡的只有1000多人,后来的可以买剩下的房子。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哈尔滨市一些房地产营销公司多采取这种“设门槛”的促销手段来聚拢人气,常见的多为提前放号、内部认购等手段,他们通过人为手段制造短期内的商品房短缺现象,把供大于求变为求大于供,从而造成消费者在限定期限内的抢购。虽然这样的操作手法多和诱人的优惠捆绑一起,但定价其实控制在开发商手中,给的优惠事先预留即可。他表示,这种销售手段有可能造成大量有投机和牟利预期的资金进入,同时极易造成部分客户的盲目消费,后者在消费激情过后极易退房,但因合同关系存在,他们可能面临违约损失。
哈尔滨市资深房产专业律师李斌分析说,该营销手段是否存在歧视性消费、信息发布是否透明、是否有违公平交易原则等环节,尚是模糊地带,消费者买卡获得资格的时候应在合同中保护好自身权益。
市消协秘书长孙砾表示,该营销手段并不违背相关法规,哈尔滨市消费者应注意规避其间风险,不盲目跟风,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