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1日电 昨天,记者从哈尔滨市直部门帮扶阿城新农村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市财政局、水务局等97个市直部门,将对呼兰区沈家镇、阿城市玉泉镇、通河县祥顺镇等首批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进行对口帮扶。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史文清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姜明出席会议。
据介绍,根据《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镇建设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哈尔滨市从2006年初开始到2007年末开展第一批试点村、镇的帮扶工作,并由97个市直单位对试点村、镇进行对口帮扶。其中,市级试点村、镇为呼兰区沈家镇,阿城市玉泉镇、新华镇,通河县祥顺镇等4个镇40个建制村;省级试点村、镇(乡)为呼兰区、道里区和阿城市的5个镇(乡)37个建制村。目前,帮扶阿城市的41个部门大部分都与乡镇、村屯进行了对接,并开展了实质性工作。
史文清在会上说,规划是建设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各帮扶单位要帮助村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要求,编制和修订建设规划。在帮扶过程中,各部门要集中力量,集中资金,解决好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要结合农村实施的十大工程建设,搞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提高道路硬化率,改善人畜饮水,整治村屯环境,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史文清说,要在搞好环境建设的同时,帮助试点村镇的农民解决就学、就医、养老、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农村卫生院和卫生所建设步伐,加快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改善农民就医条件。要搞好农村危房改造,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和规模办学。扩大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建立大病救助制度,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使农民有学可上,有病能医,养老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