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5日电 题:选准“抓手”就有了突破口
萝北县的“农村三项建设”,已经实实在在地搞了两年。没有花哨的表面文章,没有追求轰动效应。他们的做法最可借鉴之处就在于选准了“抓手”。有了“抓手”,就有了突破口,工作就能有的放矢,就容易取得实效。
首先是从小事入手,把利民之举落到实处。
一些同志喜欢干“大事”,财政上的大手笔往往投入到能带来显效的大项目上去。而在广大的农村,一村一屯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只需投资几万、十几万的小项目。修路、架桥、建图书室、改自来水、为奶牛看病,这些小事,却是村民心里眼里的大事。十万元左右的资金,如果全由村民自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如果有来自上级和外界的部分支持,就容易得多了。萝北县专为农村小事设立基金,可说是找到了撬起农村建设工作的支点,受惠的是成千上万家农户,谁又能说这不是大的政绩?
第二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形成让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村级事业发展基金,制定与其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对农村的投入固定下来,不因主政者的更替而变化;规范运行,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花到农民、农村急需之处。有制度做保障,农村建设工作便能避免忽冷忽热。
第三是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夯实建设新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新农村建设,涵盖广泛,不再是以往“拆旧房、盖新房,村子从此变了样”。
建设新农村不是建新村,它需要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共同进步。萝北县设立村级“文化教员”,从村民当中选拔优秀者,让他们担当示范者和村务监督者的角色,是因为相信,看得见的榜样才能更有说服力。
党中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和繁重的任务。在今天这项工作成为一个新热潮的时候,更需要当政者冷静面对,少些“作秀”,多些务实。即使是从小处入手,只要切合实际,就会收到实效。在这方面,萝北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