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群众利益无小事 嫩江县深化整改建设新嫩江
2006-04-05 14:47:46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5日电(记者 高长利) 嫩江县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坚持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放在首位,按照“一般问题立即改、敏感问题抓紧改、现实问题突出改、社会问题综合改、长远问题分步改”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整改,使活动真正体现在行动上。

  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党组织活力。各级党组织以提高党员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制定和完善了党员的学习、培训、考核、审查、考察和公示各种制度;以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各项制度;以党员扶贫帮困,变一次救济为长期帮扶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扶贫帮困制度》和“三个代表”责任区各项制度。为进一步优化全县的经济发展环境,县政府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县共清理行政认可项目766项,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年检89项,清理行政许可项目收费199项。截止到目前,全县共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1898项,其中党建工作制度1032项。

  建立长效机制,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得到加强。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农村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了“两委”班子成员,使12个薄弱村党支部力量得到了加强;县机关党工委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4个,改变了“两新”组织中党建工作空白点的状况。

  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嫩江县把整改问题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跻身省强县,建设新嫩江”的奋斗目标,通过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实施了一批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生产总值实现419108万元,GDP总量比去年增长14.4%。

  嫩江县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优惠政策,对啤酒厂等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充分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项目。嫩江县投资3.2亿元的热电厂项目于去年9月动工,今年供热面积可达到150万平方米,2007年并网发电,实现热电联产;农业方面争取到良种补贴项目、国家级生态农业项目、扶贫开发等项目,到位资金1.19亿元;2005年争取国家和省投资1053万元,建设农村公路79.4公里。经过努力,今年全县已有14条公路列入今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长264.7公里。

  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嫩江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三个代表”责任区、“六民六带”、“回家看看”、“我为农民做点啥”等主题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党员们积极深入群众家中,察民情、问民怨、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连民心,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针对企业下岗职工这个热点难点问题,嫩江县组成领导小组,认真解决所属56家企业人员并轨问题,县政府和县粮食党委分别拿出资金1500万元和600万元,为改制企业职工交纳养老保险金,使44家企业和3600名员工顺利实行了并轨。县劳动局还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为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减免税费5万多元,彻底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县、乡、村各级党组织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与九三农场毗邻的地缘优势,借助农场农机、农技的优势,推广大豆平窄密、行间覆膜等技术423万亩,实现农民增收1.84亿元;围绕龙头企业,不断强化麦、豆、薯、菜、麻、乳、肉、糖、酒、药“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各种奶牛协会、大豆协会、科技协会等组织;加强劳动力转移,2005年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8亿元;在资金上加大扶持,金融部门信贷投放能力增强,今年累计投入备春耕贷款5.6亿元,广大党员干部还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

  截止目前,嫩江县第一批活动中梳理出的1044个问题,已有987个得到解决,占问题总数的94.5%;第二批活动中梳理出的1646个问题,已有1513个得到解决,占问题总数的91.9%,第三批活动中梳理出的1148个问题中,已有753个得到解决,占问题总数的65.5%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