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夯实基础扶贫解困 省农垦总局扎实整改群众满意度高
2006-04-09 14:42: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9日电(记者 高长利) 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省农垦总局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把用现代机械武装农业、帮扶解困等作为重点问题,深化整改,解决制约垦区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显著成效。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9.4%。

  全面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省农垦总局把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出发点,提出了“抢抓机遇快发展,振兴龙江当先锋”的目标,努力把北大荒建成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去年以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完成水利投资4.1亿元,实施了垦区东部稻作农区70万亩大型提水灌区和西部百万亩农田抗旱配套工程建设。开展了垦区农业标准化达标年活动,推广应用了“十大模式”、“十大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5年粮食总产突破200亿斤大关,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11亿元。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家庭农场利润63.5亿元,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高于全省和全国农民收入2900元左右。省农垦总局还确定了更快更好发展的总体思路,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资金和科技服务的投入力度,做大做强粮食产业。2006年,垦区粮豆播种面积达3200万亩,总产稳定在200亿斤,预计实现家庭农场人均收入6650元。

  用现代化大机群装备农业,加快农机现代化步伐。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省农垦总局站在引领现代农业的战略高度,下大气力用现代化大机群武装农业,组建北大荒农机集团,加快垦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积极推进和发展农机股份制、合作制经营,出台扶持政策,调动职工更新农机的积极性。实施了现代农机装备实验区项目,投资1.28亿元,引进了一批现代化的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重点实施了107个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项目。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装备了17个水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投资8800万元引进国内外先进水田农机1850台。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垦区农机更新总投入达到11.5亿元,新增各类农机具3万台件。2005年,垦区水旱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飞机航化作业等先进农业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健全“五保合一”社保体系,为群众提供保障。省农垦总局加强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建设,完善了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保护职工群众的基本权益。目前,已为13万名漏保、断保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关系。垦区22万离退休人员13亿多元养老金全部按月及时发放,实现不欠一人、不欠一分的目标。为3.3万名下岗人员发放了失业金,失业保险金登记发放率达到100%。61万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了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待遇,2431名职工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为3164名女职工支付了生育保险金。五项保险的开展,使退休职工有了保障,失业职工有了救济,患病职工得到医治,伤残、生育人员享受了应有的待遇。目前基本医疗最高报销额已达2.6万元,大病保险报销额最高达15万元,基本解决了职工无钱看病、因病致贫问题。

  实施扶贫解困民心工程,帮助弱势群体致富。省农垦总局把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作为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救助为补充,大力推进扶贫帮困的民心工程。在整改工作中,全垦区出资12万元补贴了近400名孤儿的生活,出资50万元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救助400名精神病人,出资80万元对1700多个大病家庭进行了救助,出资200万元资助了2000名在校的特困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垦区先后发放专项救助资金达到350多万元,直接救助群众5000多人;全垦区投入扶贫资金5046万元,扶持1.13万个贫困职工家庭发展致富产业和项目;为贫困户捐资690万元,帮助解决生产贷款3233万元。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