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1日电 29岁时,东安动力质保部职工徐仁芳患上了骨癌,不到3年的时间里连续接受15次化疗,她和丈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磨难与重荷,幸福似乎离他们那么的远。然而,面对病魔的挑战,徐仁芳和丈夫小孙靠着爱的力量相互支撑,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与病魔抗争的4年中,爱情在生活的磨难中升华。
命运无情
病魔从天而降
生命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平安还是坎坷,每个人都要走过。4年多的时间徐仁芳和丈夫小孙走过的就是一条充满荆棘却又铺满希望的路。
徐仁芳在单位的时候是很受同事们欢迎的女孩,在朋友圈中也是一个开朗、单纯、浑身散发青春气息的女孩。能歌善舞的她曾经在各种竞赛中获过奖,大家都说,这样的姑娘得嫁个好小伙儿。1996年,她与小孙相识了,莫名的感觉告诉她,这是个值得托付一生的人。从相知到相恋,两个人的爱情不断升温,1998年,徐仁芳和小孙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享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
可能是老天也开始“妒忌”起他们来,病魔突然从天而降。2002年4月的一天,徐仁芳突然感到右膝盖针刺般疼痛,经医生诊断,这不是一般的疼痛,她患了骨肉瘤———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俗称骨癌。医生告诉小孙,这种病患病几率仅为十万分之三,即使截肢,最多也只能活2年。
猛地听到这样的诊断小孙傻了。可是面对妻子,痛苦万分的小孙还得强装笑颜,安慰妻子:“放心,一定会好起来的。”小孙开始四处求医。从中医到西医,从北京到上海、天津,听说哪的医生好,小孙就带着妻子去哪看。然而一次次的希望最后化为失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他选择了给妻子做保肢手术,同时心里也做好了病情可能复发、转移的准备。小孙放弃了工作,朝夕守护着妻子。他要陪着妻子共同走过每分、每秒,因为未来谁也无法预测。
2002年7月19日,在小孙的坚持下,医生为徐仁芳做了右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癌细胞不断扩散,徐仁芳接连做了5次大手术,接受了15次化疗,经历着痛苦的化疗———手术———化疗的治疗过程。
牵手人生
死神望而却步
几年来,照顾病妻是小孙生命中的唯一内容,也成了一种习惯。“我不能让自己生病,得好好地活下去,照顾她。”小孙说,看着妻子好好地活着,是他最大的快乐。
2004年3月,病魔再一次考验着这对相爱的人。癌细胞不断扩散,徐仁芳的右大腿完全肿胀,她心里明白,自己的腿再也不能进行手术了,必须截肢!徐仁芳忍住泪水,笑着对小孙说,“老公,这次去医院就截肢吧,我能扛得住!”“到医院再说吧!”小孙强忍泪水回应着。
术前检查时,医生告诉小孙,在徐仁芳的右肺上叶发现了转移病灶,必须切除。妻子不单失去腿,还要失去一部分肺叶。徐仁芳同时接受了右腿高位截肢和右肺叶切除两个大手术。小孙告诉记者,那次手术持续了12个小时,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等在手术室外的那种煎熬的滋味,无法说得出来。
术后看到仅剩的一条腿,徐仁芳感觉心一下子也被掏空了,小孙开导着:“慢慢养好身体,可以安假肢,你一样可以站起来的!”
2005年新年刚过,就在她梦想着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左肺又出现了1.1×1.2cm的阴影。这一次,医生采取了化疗。强烈的药物反应使徐仁芳剧烈地呕吐,白细胞接近零,经常高烧到42度多不退,血小板降低,严重贫血,虚弱的身体接受着难以忍受的折磨。
这次住院的3个月中,小孙8次接到病危通知书。每一次看到病危通知书,他都痛哭一场,擦干眼泪,又面带微笑去看护妻子。“那个时候我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也说不了话,但我能感觉得到,他始终在我身边。”
徐仁芳一次次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医生都感叹:“徐仁芳真是创造了奇迹。”事实上,徐仁芳一直处在奄奄一息的状态中,有医生建议小孙,“出院吧,回到家里对病人或许会好些。”稍微清醒时,徐仁芳就请求丈夫:“回家吧,在这里我感觉不到生气。”看着痛苦的妻子,小孙在“出现一切后果,医院概不负责”的出院手续上签下了字。
出院后,小孙整天陪着爱人,担当了心理医生、保姆、厨师的角色,为她洗脸擦身,喂饭喂水。在小孙的悉心照料和呵护下,徐仁芳渐渐恢复了生气,胃口也逐渐好起来。由于严重贫血,徐仁芳每个月都要花两千多元钱输血,这对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小孙开始加倍地工作,尽量多挣钱。每天早晨起来,小孙都要看看爱人休息得怎么样。下班一进家门就问:“猪猪(对妻子的昵称),今天感觉怎么样呀?”要是听不到回答,他会顾不上脱鞋就直奔卧室。
“是老公给了我生的勇气和战胜病魔的力量,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一想到他,生活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希望!是他一次次把我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徐仁芳说。
生命如花
笑靥绽放美丽
病魔夺去了徐仁芳的健康,却无法夺取他们的爱情和幸福。正是这种坚贞不移的爱,让徐仁芳的生命绽放着美丽。说起他们的爱情,徐仁芳满脸灿烂。她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永不放弃,白头到老,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刚开始,她多次想放弃治疗,不止一次请求,“老公,我不是孩子,知道这病多重,你还年轻,我不能拖累你,不要给我治了!”“我不会放弃你的,更不会因为生病把你抛弃的。为了我,你也不要放弃,好吗?”面对丈夫的执着,徐仁芳常常感动得泪流满面。为了减少丈夫内心的痛苦,每次手术她都笑着上手术台。
在第一次化疗后,小孙给妻子洗头发,洗着洗着,徐仁芳感觉他的情绪不对劲,“怎么了?”她看见了脸盆里是一绺一绺的头发,再抬头看向镜子,徐仁芳怔住了。小孙立即把妻子紧紧抱在怀里,泪水夺眶而出:“老婆,别难过,慢慢还会长出来的。”每次化疗后,徐仁芳就戴上丈夫买的漂亮帽子。
化疗中,在她娇小柔弱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笑容,医生们常常拿她当其他病人的榜样,如果病友们遇到手术或者化疗方面的问题,会向她求助。
“她是个特别坚强的人,有时候晚上疼得很厉害,她也不吭声,怕打扰我休息。第二天早上看到她气色不好,眼圈黑黑的,才知道她昨晚又没睡好”,小孙告诉记者,“只要是有营养的东西,不管多贵,都会买回来,她现在就是我的孩子,从生病那天算起,她已经4岁了。”
徐仁芳被丈夫的挚爱感动着,滋润着。在家修养期间,徐仁芳开始上网搜索相关治疗信息,2004年8月,她无意间进入了一个盲人办的叫“黑夜日出”的网站,在这里看到了更多不幸的人,她开始跟病友们交流经验,互相鼓励,还义务当起了网络英语老师。每次手术回家,她都要看看她的学生们给她发的留言,一一回复,她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交了更多朋友。
徐仁芳33岁的生命里,冥冥之中仿佛总有一只手,在不断地从她的身上抢夺最珍贵的东西。然而正因为如此,徐仁芳也同时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她仍然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有深爱她的丈夫,有关心她的朋友、领导和同事。躺在病床上的她,依然强忍着病痛,用灿烂的笑容表达着对生命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正和爱人一起迎接着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