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电 俄两国关系步入“蜜月期”,羽翼日渐丰满的中国汽车企业已经不满足于零打碎敲地进行整车出口了,散件出口、KD组装、当地建厂……中国车企正与俄罗斯全面接触。
作为首批出口俄罗斯的客车企业,浙江中大公司目前酝酿一个新举措,借助我省一对外贸易公司的渠道优势,在俄建客车组装厂,该项目正在洽谈中。
而这并非中大公司的特例。关注一下汽车行业,类似的新闻颇为抢眼:奇瑞汽车已选定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阿夫塔托尔公司作为在当地组装、生产和销售的合作伙伴,2007年将在俄罗斯造车;一汽集团今年将加大对其在俄罗斯卡车生产基地的投入,并试图将俄罗斯建成一汽整车出口的区域核心基地;哈飞也在积极考察俄西伯利亚市场,探讨合作建厂的可能性……
针对国产车不断爆出在俄选定合作伙伴投资组装、生产的消息,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汽车选择在俄建组装厂属于无奈之举。
帮助一国产品牌正在洽谈对俄投资建厂的黑龙江省北安市对外贸易总公司张书柏则持有不同观点,在俄投资建厂绝不仅仅是无奈的被动之举,而是国产品牌车避免仅仅风光一时,最终达到长久立足俄罗斯市场的主动选择。他告诉记者,2005年,俄政府出台了《经济特区法》,鼓励外国公司在俄特区投资,包括建立汽车厂等。自2005年4月15日起,俄将61种用于工业组装的汽车组件进口关税调低至3%至5%,取消汽车生产设备的进口税。这些都为我汽车企业在俄投资合作提供了大好时机。事实上,不单是我国企业,目前,“福特”、“宝马”、“现代”以及“丰田”等都已在俄建立了组装厂。
毋庸讳言,中国汽车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打开俄罗斯市场,并占有一定份额,主要原因还是价格上的优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基本达成共识,我国对俄出口汽车处于起步阶段,要做到另辟一片天地,还要跨越出口汽车质量保证、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等诸多门槛。
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宋魁建议,首先要细化对俄罗斯市场调研,加强内部协调和行业指导。我企业在开拓俄市场,尤其是整车出口时,应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和具备进入俄市场的条件,不能一哄而起。为此,国内相关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应适当指导、把关和审批。
其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严把质量关。上世纪90年代我部分输俄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了中国商品形象,中国制造在俄居民心中的形象曾大受伤害。如果我输俄汽车不严把质量关,万一因质量原因造成伤亡事故,不仅会毁掉品牌,最终将彻底失去该市场。因此要了解俄罗斯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企业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
其三,完备售后服务体系。中俄汽车领域合作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售后服务、零部件网络建设等。国外汽车厂家一般是先建维修中心,后卖车,中国人往往是卖了车也不建维修中心。我汽车企业要想真正在俄市场站稳脚跟,取得俄消费者的信赖,就必须在俄建立自己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如果零部件的供应和售后服务做不好,中国汽车即使短期内进入了这个市场,也难以在俄罗斯站稳脚跟。
缺陷也即是商机。在俄罗斯市场打拼了十余年的黑龙江省万阳集团老总杨晓莉告诉记者,根据她的所见所闻,俄罗斯售后配件市场十分有发展前景,随着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越来越多,当地市场对售后配件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俄罗斯人虽然很看重汽车价格,但在购车时也很关心售后服务,这是对中国汽车质量的考验,但同时也足以证明俄罗斯很需要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和售后服务。
企业界已经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第59届中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将在哈尔滨召开,其原因就是看好俄罗斯市场。“我们将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了解俄罗斯和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的机会。”主办方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安平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