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递增速度快 科技含量低 俄企业在哈尔滨待壮大
2006-04-25 10:33:5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曲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5日电 截止到去年末,哈尔滨市共有33户俄罗斯投资企业,投资总额2918万美元,注册资金2827万美元,外方认缴金额1843万美元。这些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哈市工商局近期进行了全面回访调查。

  年均增速50%以上

  据调查,哈尔滨市俄罗斯投资企业发展数量逐年增加,年均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上世纪80年代的1户(吊销、注销企业除外),到90年代后新增加13户,2000年后又增加19户。从这33户统计数字显示,投资规模从最初注册资金10万美元,发展到现在超过100万美元的6户;超过300万美元的2户,超过500万美元的2户。投资范围从早期的建筑、机械、道桥,发展到现在的加工制造业、餐饮、高科技、咨询等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可喜局面。

  在这些俄方投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14户,投资总额、注册资金、外方认缴金额均为806万美元;中外合资企业16户,投资总额2011万美元、注册资金1938万美元、外方认缴金额1001万美元;中外合作企业3户,投资总额101万美元、注册资金83万美元、外方认缴金额36万美元。这些企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哈市引进资金技术、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更丰富了哈市物质文化生活。

  俄企在哈有待壮大

  据负责此次调查的哈市工商局外资处副处长郑晓娟介绍,尽管在哈市的俄罗斯投资企业增速较快,但与香港、韩国、日本等在哈市投资的企业相比,数量仍然偏少,这既与哈市作为与俄毗邻的国内最大的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称,也与我省多年对俄友好合作的历史渊源难匹配,因此,哈市俄企有待壮大。

  除企业数量偏少外,目前哈市俄罗斯投资企业还存在四大问题。其一是科技含量低,哈市的俄罗斯投资企业中,高科技企业仅有3户,是制造业企业数量的1/5,其余都是建筑、餐饮、咨询等公司,附加值小,这与俄罗斯科技大国的地位不相符,也不利于哈市的资金积累与产业升级;其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共有22户俄罗斯投资企业从事制造业与餐饮业,占总数的66%,其它行业仅占34%。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有16户,约占俄罗斯投资企业总数的50%,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企业数相加,还不到俄罗斯投资企业总数的一半;其三是大型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多。在哈市俄罗斯投资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85%,而大型企业仅占15%;其四是企业融资难。

  五策助俄企提档

  调查显示,俄罗斯企业在哈投资合作空间广阔。郑晓娟等人就此提出五策助俄企在哈提档。

  进一步扩大与俄在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在生物医药、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多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哈市应充分利用俄罗斯科技优势,积极吸收其先进的技术,加快建设中俄联合实验室、研究院校,构建信息跟踪、技术引进、中介、孵化和产业化系统的完整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城、中俄科技园区以及科技转化中心的建设。

  善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在哈尔滨市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贷款融资的资金供给,适量放宽国有银行对外商投资企业贷款抵押资产的范围。

  侧重引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和高科技企业,引导哈市现有的俄罗斯投资企业向农业、工业、商业、教育和旅游等多领域投资,促进双方大企业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如医药、装备、农业等领域的合资、合作,从而改变俄企在哈市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解决土地审批、进出口配额、项目资金等问题,争取国家重点项目、财政支持,通过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哈尔滨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强化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力度,通过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提供便利、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掌握企业信用的信息及最新动态,更好地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立体性、客观性的评估和监管。

  实施“名牌战略”。俄罗斯投资企业和特色商品在哈尔滨没有产生优势效应,科技企业没有品牌影响力,是影响俄罗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帮助俄罗斯投资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一是提高企业的宣传意识,二是推动俄罗斯投资企业中有实力的公司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通过品牌效应增强俄罗斯投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保护力度,打击伪劣假冒的俄罗斯商品,净化俄企在哈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