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东北首个进步青年组织诞生60周年
2006-04-26 07:08: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陈桂文 王妮娜 王忠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年轻时的郭永泽在青年活动中演讲
  

  东北网4月26日电 “1946年,哈尔滨刚解放不久,我就在哈尔滨做青年工作。从哈尔滨市民主青年联盟成立到今天,60年过去了,我看着青年组织一步步地成长着……”原哈尔滨第三届团市委书记郭永泽说,在哈尔滨解放初期,民主青年联盟在党的领导下,在青年中宣传进步思想,赢得了青年这块革命阵地,成为东北第一个进步青年组织。

  25日,在郭永泽的家里,年过八旬的郭老向记者讲述了民主青年联盟在哈尔滨成立和活动的经过。

  民主青年

  联盟诞生

  “哈尔滨解放初期形势很不稳定。在东北局领导的指示下,哈市市委作出决定,不论怎样,青年这块革命阵地都不能丢,要扩大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必须建立一个进步的青年组织。”郭永泽眼看着前方,说起了民主青年联盟成立时的事情,“在蒋南翔主持下,拟定了成立青年组织的基本方案,由青年之家夏令营、中苏友好协会的青年俱乐部和松江省行知师范学校暑假补习班的部分学生党员着手进行组织准备工作。”

  1946年8月11日,是郭永泽毕生难忘的日子,也是哈尔滨青年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上午10时,民主青年联盟成立大会召开,东北解放区第一个进步青年组织诞生了。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鼓励民青盟员要做建设繁荣新中国的青年先锋。东北民主协会陈先舟、哈市临时参议会议长李国钧、省民政厅厅长杜光预、中苏友好协会会长谢雨琴和蒋南翔等人参加了成立大会。成立大会通过了民青的组织章程。章程规定,民青组织拥护中国共产党;民青不是全体青年的组织,不是“青年联合会”,只吸收青年中的进步分子参加;民青与党组织又不同,盟员条件不像党员条件那么高,因此它又是个群众性的组织。

  郭永泽回忆说,在当时,大多数青年学生仍然受“盲目正统观念”的影响,不想参加哈尔滨民主青年联盟。也有少部分人思想有些转变,但由于局势不稳定,他们处于动摇观望状态。成立大会当天,哈尔滨只有200多名民青盟员,还不到全市7000多名学生的3%。这200多名盟员冲破家长阻挠,怀着兴奋的心情端坐在会场里,勇敢地站出来疾呼:“我就是拥护共产党的进步青年!”他们清楚地知道,当时国民党随时有进犯哈尔滨的可能。假如敌人一旦侵占哈尔滨,民青盟员的处境就会很危险。但是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代表了真理,是中国的希望,他们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是在为人民服务。首批加入的民青盟员是哈尔滨青年运动的种子,在后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青组织里,他们当中很多人成为骨干。经过群众运动的锻炼和斗争考验,有些人入了党,成为党的干部。

  成立大会上的“杂音”

  提起成立大会,郭永泽激动地说:“成立大会上,有很多人捣乱,还有国民党特务混迹在会场,刺探情况。”

  郭永泽说,冯仲云等领导的讲话鼓舞了青年们,青年们都心潮澎湃。那时候开大会都有一段“自由讲话”时间,凡是参会的人都可以自由登台演讲。自由讲话时间一到,10多个激动的盟员和青年纷纷走上讲台表达心中激动的感情,表示为民主事业奋斗的决心。其中,从抗战大后方重庆刚刚来到解放区的民主人士王又生,上台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种种事实,揭露了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和腐败,断言蒋家王朝多行不义必自毙,赢得了进步青年的阵阵掌声。进步青年们还喊起了爱国的口号,会场气氛热烈。在这种情形下,有个别人跳上台,大放厥词取笑民青组织。哈尔滨第三中学的一个姓胡的学生跳上台,怪腔怪调地说:“我不是从‘大后方’来的,也不是从‘大前方’来的,我是打‘偏脸子(当时哈市的一个地名)’来的……”他嘲弄前面讲话的王又生同志,说了些不三不四的话,并扮成小丑出洋相,企图破坏大会的庄严气氛。他的行为遭到与会进步青年们的嘘斥。

  会场里,还有三青团(国民党的青年组织)分子混在群众中刺探情况。“当时三青团已转入地下,三青团的头子张晓峰混进了会场,并偷走了一张民青执委候选人的名单,妄想在国民党入侵哈尔滨时,作为黑名单来迫害民青进步青年。”

  街头宣传扩大影响

  民青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民青高举反帝、反封建和爱国、民主的旗帜,团结广大青年,展开了火热的革命斗争。

  民青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社会宣传活动是组织全体盟员进行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的“八·一五”街头宣传活动。1946年8月15日,200多名民青盟员编成了13个队,分赴道里、道外两区的热闹街头,进行“要和平、要民主,反内战、反独裁”的宣传。“这在哈尔滨可是一件新鲜事儿,不要说在日伪统治下,就是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哈尔滨市民也没见过有人敢结队在大街上高声唱歌、振臂高呼的啊!”郭永泽说,民青盟员们高声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唱“‘八·一五’,不能忘,东北人民得解放。受苦受难十四年,翻身不忘共产党……”行人越聚越多,盟员们一个个登上板凳,开始演讲,他们痛斥蒋介石丢弃东北的不抵抗政策,揭露国民党挑起内战的罪行。他们高呼:“反对国民党挑起内战!”“反对蒋介石卖国独裁!”盟员们情绪高涨,有的嗓子都哑了,仍在喊着口号。

  “八·一五”街头宣传活动一方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盟员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增强了继续战斗的信心。

  之后,民青又多次组织了街头的宣传活动,并参加了遣送日侨等许多爱国活动。

  民青组织

  发展壮大

  当时,哈尔滨附近各县纷纷派人前来联系,要求在当地建立民青组织。民青总部派人到各地去指导建立民青支部。到1947年春,在我省佳木斯、牡丹江、北安、齐齐哈尔乃至北满的许多边远县镇,包括东满的延边地区都建立起了民青组织。1947年4月21日,民青召开了第二次代表会议,总结民青成立以来八个月的工作。会议决定将民青改名为东北民主青年联盟,以适应在广大北满地区和东满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民青组织的实际情况。

  “会议还改选了执行委员会,组成民青总部领导机构。任庆为主席,刘宾雁和我为副主席。”郭永泽说,“半年后,刘宾雁改任民青主席。”到8月中旬民青成立一周年时,民青盟员已发展到了3500多人,其中包括学生、小学教师和机关、医院的工作人员等。

  转为青年团

  1947年4月18日,民青召开了哈尔滨市民主青年联盟第三次代表大会。蒋南翔同志在会上作了民青成立以来20个月的工作总结报告。会议决定正式成立哈尔滨毛泽东青年团,要求各民青支部为此做好准备工作。

  会后,全市各民青支部都开展起“转团”活动,每个盟员都按毛泽东青年团团员标准衡量自己,总结优缺点,然后在群众会上进行检查,接受群众的评议,最后由组织审批。全市学生盟员889人,83%被批准为团员。

  在中央青委、东北局和哈尔滨市领导下,民青和后来的青年团组织始终把引导青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有效地教育和帮助青年克服了曾经普遍存在的“盲目正统观念”,使广大青年转变了思想,提高了政治觉悟,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图:年老的郭永泽仍在不断学习

责任编辑:焦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