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0日电 题:制止已晚查处不迟
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说,现在有的城市在绿化建设中存在“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高价购买大树古树,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保证不了成活率,造成巨额的资金和生态浪费。(5月7日人民网)
仇副部长郑重其事地谈绿化,大概是发现一两个月前栽下的“高价树”没有“绿”。
虽然现在“坚决制止”为时已晚,但查清责任,处分一批官员还来得及,因为明年、后年还有绿化工作要做。
“高价建绿”倾向并不是现在才有,也不仅仅是“有的城市”有。从1992年8月1日施行《城市绿化条例》以来,人们对城市绿化的认识,已经从可有可无的点缀,提高到象征一个城市的文明品位、生态环境之优劣去看待。可是,不少地方官员却把城市绿化当作赚取上级领导的第一印象的“面子工程”。“高价建绿”除了“政绩”原因外,与责任不清也不无干系。还有一点,就是回扣。去年,官职不大的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李柏兴,一个绿化工程就受贿了十万元,加上以前的“收入”,被判刑11年。
进入夏季,各地的“高价建绿”工程早已告一段落。建设部更要对前一阶段的损失进行统计,并“坚决”查处。否则,“高价建绿”明年还会卷土重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