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团山古城考察首站遇难解之谜 辽代墓葬中发现英文铜纽扣
2006-05-16 09:36:5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丛明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点击放大】

古城墙内外都已被开垦为耕地。

【点击放大】

呼兰河就从团山子古城下流过。

  

  东北网5月16日电 15日上午,哈尔滨古城址考察正式启动,专家首站考察团山子古城即遇到难解之谜:在古城附近一处被盗古墓葬内,竟会有一枚上世纪20至30年代欧美银行服装上的英文铜纽扣。

  团山古城坐落在呼兰区孟家乡团山村西北约1.5公里处呼兰河左团山子上,曾是一个储粮仓,又被称作双运城。古城由东、西两城组成,在城垣的中部,南北墙之间加筑了一道夯土城墙,将古城一分为二。这种形制特殊的古代城址在黑龙江省内十分罕见。专家考察确认:双运城始建于辽代,但金、清仍在沿用。

  据专家介绍,古城总面积在7.56万平方米。城墙外围有城壕。因呼兰河水冲刷,西墙已经荡然无存。城墙墙体均为夯土版筑,残高不足两米。如今,城墙和护城壕都已被开垦成耕地。在城内地表的农田里,经常可见瓷片、布纹瓦片、灰陶片,大卷沿灰陶罐口沿、青砖,另有少量北宋铜钱。在城内还曾出土铁锅残片。在古城的南侧河西南方向,专家们发现了一处古塔地基遗迹。从残存的砌筑青砖来看,塔的平面呈六边形。

  上世纪90年代初,有村民在古城东南方向一处簸箕形的小山谷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该墓占地面积8.22平方米,平面呈八边形,墓底铺有青砖。墓壁上绘有壁画,但纹饰已无法辨认。两壁之间都用砖垛连接,从古墓的形制不难辨认,这是一座辽代小型砖室墓。墓葬周围还发现守墓房和灶房遗址。遗憾的是,该墓有被盗痕迹,墓顶塌落,墓内物品被盗一空。

  在清理墓葬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一枚圆形铜纽扣,上面印有英文“salver”(意为:托盘、盘子)。有关专家提出:这种纽扣是上世纪20至30年代欧美银行服装上的纽扣。据当地人回忆,20世纪30年代,外国人曾来这里发掘过古墓,而这种说法在呼兰各地都有。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