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6日电 题:方正奏起绿色经济快步曲
作为典型的农业县份,工业基础薄弱,他们改变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型现代化发展之路——
日前,方正县组织2000余名党员干部对方正湖、天鹅湖和子海“三湖”植树万余株,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大规模保护,书写了山水园林化生态县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招解难题
方正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战略性抉择。
工业基础薄弱,县域经济怎样发展?方正县审时度势,跳出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发展模式,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化生态县的发展战略。县委书记孙柏仁说,选择生态型现代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以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为支撑的生态经济产业,实现资源的“减负”与“再造”,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
产业招商瞄向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工业。新上投资5000万元的中密度板项目,全部生产原料利用林区边角废料;米糠油、稻壳炭棒等生产企业,延伸米业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米糠、稻壳变废为宝;投资6亿多元改造造纸业设备,利用稻草制浆,投产后年上缴利税2000万元。
生态环境的改善,换来“绿色”产业优势。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方正县着手生态涵养恢复工程,去年新栽绿树超过历年成活树木的总和。有了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绿色稻米发展迅猛,形成了富硒米、无公害水稻、有机水稻等多梯次产品,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新增有机水稻7000亩,并成为省无公害农产品整县推进县份,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质效型现代农业的大步跨越。
生态收益诱人
在生态县建设中,方正人达成了一个共识:走生态型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经济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观念的转变,来自于生态建设带来的种种收益。
方正成功举办了十届莲花节,今年他们又将发展目标定在发展莲花产业上。建起了莲花试验示范基地,莲花湖、方正湖、天鹅湖栽植莲花,形成“三湖串联”的景观长廊,会发、大罗密等8个适种乡镇新植莲花2000株。孙柏仁说:“莲花为媒聚集商贾,莲花节已成为一个品牌,进一步挖掘莲花文化内涵,发展莲花产业,在于扩大方正的知名度和外向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赢。”
优良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丰厚回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方正县适度开发湖泊、森林等生态资源,形成了国家森林公园、响水河漂流等旅游精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1900万元。说起“种田经”农民王成林津津乐道,从无公害水稻到有机水稻试种,他家年年都有数千元的增收。去年,方正成为大米原产地域保护区域,产品保护增强了“方正”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产业优势带动农民年增收2500万元。
农村经济“活”了
德善乡,方正县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初夏时节,乡北工业园区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轰鸣声中,绿萌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产已进入“倒计时”。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农副产品不愁外销,农户们与企业签下了“绿色种植”的大笔订单。
德善乡的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意义:抓好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特色经济和旅游经济,突出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县内最大的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轴心”——有机肥料厂已初具规模,年产有机肥料3000吨,实现了饲料、肥料、种植、加工等五大生态循环。双凤村木耳大户张玉民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开始食用菌生产,今年增至15万袋,仅特色经济一项,年收入可达45万元。
环境建设是推进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孙柏仁介绍说,方正是山区县份,村屯地理环境迥异,在规划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田园农庄。“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瓜果香”,既可改善村民赖以生存的乡村环境,生态农庄也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生态型农业搅“活”了农村经济。王支纯,富强村农民,利用农家小院办起了农情乐园,吸引大批的城里人赶来“尝鲜”,奔上了富裕的好光景。德善乡今年推出了内容更加丰富的东方红“农家乐”旅游,还兴建了民俗风情园、梨树观光采摘园,欲做大生态旅游产业文章。目前,德善乡旅游宣传画册正在编撰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