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9日电 作为东北物流“黄金大通道”上的结点城市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城市,哈尔滨市规模较小、经营分散、横向联合薄弱的物流业,目前正在探索规范发展的新路径。物流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变哈尔滨市的经济运行方式,提高哈尔滨市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功能。
背景
哈尔滨肩挑“大通道”和“支撑点”
从战争供应的“后勤理论”发展而来的物流业,使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得以重新洗牌。近年来,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对俄贸易圈的不断扩大,给哈尔滨市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机遇。
去年4月,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4个城市开始谋划加强东北三省物流协作,全力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四市确定以大连为出海门户,以哈尔滨、长春、沈阳为结点,打通东北物流“黄金大通道”。
同时,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城市,哈尔滨市的物流业将发挥全省乃至远东、环日本海地区公路水上运输枢纽作用,成为东北北部物流一体化的支撑点。
现状
哈市物流业规模小分散程度大
道外区滨江站地区,是哈尔滨市物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区,有着近百家物流企业。记者近日走访时看到,在滨江地区的物流企业中,多是两三个人租一间门市或车库作为配货站,安两三部电话,配一台电脑,挂一块牌子就接货运输,开张办理货运业务。
像滨江站地区这样的小物流,是哈尔滨市物流业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据市工商局统计,哈尔滨市的物流业目前有空车配货和物流信息两种类型。从业企业有1100多户,主要分布在道外、道里、南岗、动力和香坊,其中道外区最多,有530多户。哈尔滨市的物流企业还非常分散,目前只有哈西市场、动力哈南市场、龙海市场、哈南军供大厦、道外滨江街、道外港务局院内比较集中,约占哈尔滨市整个物流市场的70%,其余30%分布在其他大街小巷。
问题
货款交付方式原始、运力不足
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小物流,要想肩挑“大通道”和“支撑点”,有关人士认为,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首先,货款交付方式还很原始。
哈尔滨市一些小物流既无仓储设备,亦无作业场地,加之自营车辆数量不足,多半临时租用社会车辆“补缺”,保险、货款估算等软性服务形同虚设。据市工商局近日调查统计,哈尔滨市仅滨江地区,一天货物代收款的流放量平均在1000万元左右。其中比较大的几家空车配货站,最多的时候每天在200多万元,少时也有10万元左右。规模小的配货站货物与货款完全由空车配货站周转,货款交付方式还很原始。
其次,运输力量明显不足。
近年来,哈尔滨市交通部门曾对物流企业核发过230张道路运输许可证。而来自市工商部门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市目前实际从事物流的企业已达1100多户。据市工商局负责全市物流业管理的站前分局负责人介绍,事实上,哈尔滨市一些企业持有营业范围为“小件寄存或仓储项目”的营业执照,而实际从事的却是空车配货业务。这些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规模和投资回报,更达不到交通部门要求的运输能力。
总之,货款交付方式和运力不足这种现状如果不改变,将直接制约哈尔滨市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
借助园区之力增强物流业后劲
为了打通东北物流“黄金大通道”,更好地服务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市工商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去年以来对哈尔滨市的物流市场进行过规范和整顿。目前,哈尔滨市已组建成了8个市区货运场站和7个县(市)货运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意味着哈市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现在已初步形成以哈市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
据市工商局站前分局有关人士介绍,哈尔滨市现在已形成道外区专业商品交易批发市场物流园、平房开发区仓储基地、松北开发区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新建哈东物流作业基地等四大物流板块,哈尔滨物流园区雏形初现。市经研中心工业室主任刘滨伟指出,日本的平岛物流团地和阪神商业综合物流团地、荷兰鹿特丹物流团地及遍布美国大城市群的配送中心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哈尔滨市可以进一步借助园区之力,增强物流业的发展后劲。
目前,哈尔滨市物流业的管理部门有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经贸委和哈铁路局。哈尔滨市正探讨对物流业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减少管理交叉和资源浪费,以形成一个“声音”管物流的新管理模式。
有法可依是培育发展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保证。目前,哈尔滨市尚无规范物流行业的地方性法规。有关部门近日正对物流业的立法进行探讨,力争建立一部法规,使物流行业在应具备条件、从业人员资格认定、资料备案、注册登记等方面有统一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