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9日电 初夏的哈尔滨又到了小吃夜市盛行的时节,每当华灯初放,一些遍布在哈市大小街道的小吃夜市就开始营业。烧烤、面条、炝拌菜吸引着食客三三两两地围坐在小桌旁,对爱喝啤酒的哈尔滨人来说,夏季的小吃夜市更是他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可是卫生、食品质量以及噪音干扰问题又令小吃夜市面临尴尬。
经济小吃:方便实惠
夜市小吃因为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受到很多市民的欢迎,尤其一些具有特色的小吃更是得到了食客的认可,不但一些工薪阶层喜欢到小吃夜市就餐,就是一些经济条件丰厚的人士也经常光顾这些特色小吃。用他们的话来讲,这些夜市的小吃味道好、价格实惠。
说哈市的小吃夜市遍地开花一点儿也不过分。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原有的小吃夜市如松花江边、香坊区菜艺街、香坊公园附近、道里安松街、道外区十六道街依然存在,还有一些到了夏季才形成的小吃夜市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另外,一些开在居民小区里的饭店到了晚上也把桌子摆在人行道上招揽顾客,如此众多的小吃夜市却家家生意兴隆。一位出了三年小吃夜市的新疆烧烤师傅对记者说,每年刚一入夏他就会出夜市,夜市的人越多吃饭的人就越多,再加上大声吆喝,营造出热火朝天的氛围,食客们自然就喜欢,生意当然红火。据透露,经营小吃夜市,一个月的收入就能达到上万元。
在江边花鸟鱼市场附近的小吃夜市,各个年龄段的市民三五成群围在摊点前品味美食。“这里的烧烤味特地道,几天不来就想,花不了几个钱。”一位正在这里就餐的市民对记者说。
路边小吃:安全难保
虽然夜市小吃深受欢迎,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卫生安全、噪音干扰等等。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很多小吃摊的卫生都无从保证,这也是让食客们最担心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哈市大部分夜市小吃摊都是无证经营,多数摊主除了给当地市场管理人员交点儿管理费外,《食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都不办理,《健康证》更无从谈起。尤其很多小吃摊点都集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段,来往车辆多,空气污浊,烟尘弥漫,极不卫生。关键是大多小吃夜市摊都是室外作业,摊主自带的清水和餐具很有限,但是需要洗刷的餐具和蔬菜却比较多,为了节约用水,只能一盆水撑到底,餐具上的油渍、污渍都洗不干净,更别提达到卫生标准了。此外,部分小吃夜市摊的摊主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为了获利,甚至使用过期、变质的肉制品、饮料等。记者在道外区一小吃夜市看到地上到处都是洗菜、洗碗倒掉的污水。一拨食客走了之后,老板就把桌子底下的垃圾扫出来,路中央没多远就有一堆垃圾。还有一些摊主把一些半成品食物摆在外面供顾客挑选,蚊虫、灰尘全都落在裸露的食品上,这样的食物怎能保证卫生。
还有一些居民小区内的饭店,把饭桌都摆在大道上,很多食客进餐到很晚,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休息。治安难保证也成为小吃夜市一大弊端,一些年轻食客因为过度饮酒而导致的打仗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流动小吃:监管困难
由于小吃夜市大都是无证经营,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就可以开张,其流动性、随意性比较大,监管部门在管理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大都是前脚取缔后脚又开张,有的市场为了收取管理费,根本就不加管理。
由于夜市饮食利润丰厚,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店铺业主都想趁着好时节多赚一笔。因此,违章的小吃夜市“久治不愈”。据介绍,一些夜市饮食摊点流动性强,趁着夜色容易逃脱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少违章夜市饮食摊点的设施简陋,仅需一个烧烤炉、数张桌椅便可开张营业,如发现管理人员来治理,往往在数分钟内便能将营业物品转移,若是被管理人员处罚或暂扣违章物品,过后购置一批新的仍然可以继续营业。城管局的某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每到夏季他们常常会在晚上突击检查某些夜市,可是即使被收缴了违章经营的餐具,第二天这些小摊依然能继续营业。执法人员也没办法,不能天天晚上蹲守在这些地方。一些摊主就曾戏言,监管部门收缴的那些桌椅一天就能挣回来。另外,一些市场为了经济效益,干脆就不加管理,只要经营者按时上缴管理费就一切“太平”。
看来,对于市民既爱又恨的小吃夜市,如何能够规范化还是目前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