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日电 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日前结束,但它带给龙江人的思考却远未结束。此次文博会,我省组成了近百人的代表团参会。记者随行采访,记录了我省文化产业首次登台亮相国际性文化产业盛会的全过程。
首次登台,收获多多
在此次文博会中,黑龙江首次亮相,充分展示了龙江文化产业的整体形象和风采。牡丹江传媒集团动漫产业、北大荒版画、鱼皮画等成为文博会上的几大亮点。同时,我省展团签署了近十项合作意向性协议,资金超过2亿元。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博会这扇窗口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找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
“我省首次亮相文博会,是质的飞跃。这次,我们来探索和学习,要总结我省的不足,向兄弟省份学习,今后要提高展示水平,展示出黑龙江的气派、黑龙江的风格和黑龙江的精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延芝在参观文博会我省展区时这样说。
“这次文博会,我们发现深圳等发达省市是大手笔、大思路,抓大项目,搞大运作,反映了大会主办者的深谋远虑。”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室负责人田凤志深有感触地总结道。“人家是把握了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大走向、大脉络、大格局,把文化放在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平台上来思考。”产业发展,差距凸显
“文博会是一个极好的展示和学习的窗口,在此,我们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纵观各省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成为新兴产业,成为环保产业,而且成了支柱产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代表团副团长潘春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席话颇令人深思。
“现在,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发达省市的差距正在拉大。但我省文化资源丰富,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文化产业,现已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我省文化产业前景可观,大有可为!”
潘春良对我省文化产业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室负责人田凤志感慨万千:这次文博会开在深圳,深圳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展示会,实际上是给了我们深入思考的空间,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的文化理念课、一堂深刻的文化发展的实践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文化大市场,这里展示的是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搭建的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平台,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这次展会让龙江人深切地意识到:文化是资源,文化是资本,文化是生产力。
文博会参展,给龙江人以巨大的促动,击的是软肋。
事实摆在眼前:北京、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因理念先、动作快、手笔大,早已抢占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专家们说,龙江起步晚,要想在新一轮的战役中守住并抢占阵地,就必须跳出我省登高远望,俯瞰全国,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尽快找出差距、定好策略、下大力气、奋起直追。
文化产业是经济的增长点,如果要想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就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谁重视文化产业,谁给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谁就占尽了先机,参展团上下已达成共识。大发展需破解三大课题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局上,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强调,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转变观念,通过观念的转变,统一全省各级领导和人们的思想,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延芝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时说,我们是来学习、展示的,看到的是不足和差距,这差距是思想和理念上的,能正视这差距,其实质就是理念上的提升和工作上的与时俱进。
在采访中,外省的一名官员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懂深层文化理念、具新文化观的决策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决策者的思想高度可能最终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兴旺发达。理念上的差距,正是我省面临并急需解决的第一道课题,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戴力勤处长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是领军,是统帅,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必须有政策引导,出台一整套切合实际、高水平、可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政策至关重要,好的政策不仅可以留住流失的人才、留住流失的企业,更可以指引产业航向、牵动全局。出台好的产业政策,有个良性的环境保障———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第二道课题。
“深圳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大的文化产业的形成,在特定时期内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没有有效的政策引导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要靠政府推动”,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室负责人田凤志说:“此外,文化产业要靠大项目牵动,靠大展会拉动。一个好的品牌,好的大项目会牵动全局、推动发展,而大展会则为文化产品搭建一个宣传展示、推介交易的平台。”这是我省需要破解的第三道课题。
若想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推进文化产业的快发展,我省当前需做到:一、理念领先,形成文化兴省的氛围;二、项目牵动,使我省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环境保障,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做好这三点,我省文化产业就能更健康、更迅速、更持续地发展下去。田凤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可喜的是,这些难题不久将会解开:据有关人士透露,我省即将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人们在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