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3日电 题:插上科技翅膀龙江就要飞翔——省科技大会侧记
6月12日,在哈尔滨会展中心,来自我省各个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共同描绘着我省未来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们有创新实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推动科技加快发展、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战略选择。”
省委书记钱运录振奋人心的讲话点燃了这些素以严谨著称的专家学者们的激情,会场上顿时掌声雷动。
是啊,我省科技工作者们有理由骄傲:我省的综合实力已经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2位,科技人力资源居全国第7位,区域科技能力在全国区域科技能力排序中为居第10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8位。
“……未来5年、15年间,我省科技发展要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创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及高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进入科技强省行列。”“到2010年,科技综合实力和主要科技指标进入全国前列,成为科技大省。”当张左己省长将一幅我省未来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们展现在眼前时,人们充满了信心。
“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省财政厅厅长李继纯说,“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累计达44.9亿元,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累计投入7.6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7倍;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08亿元,累计支持了1000多个重点科技项目。省科技厅厅长孙尧说,我省的技术创新日趋活跃,“十一五”期间全省登记科研成果4910项,其中应用成果4496项,有3328项得到了不同程度应用,占应用成果的74%,有7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01亿元,五年翻两番多。
用创新打造“冠军队”
12日下午的大会发言上,人们说的最多的一个字眼就是“创新”。跟随着科技创新的脚步,我省许多企业走过昨日辉煌,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在“引进吸收再创新”方针的指导下,哈电集团在“十五”年末创造了5项国内第一:全年发电机产量2133万千瓦;电站锅炉2051万千瓦;电站汽轮机2332万千瓦,均国内第一。引进9F4重型燃机及联合循环技术,并合作生产的9F4重型燃机年产9台230万千瓦,居国内第一。交直流特种电机年产404.5万千瓦,居国内中小型特种电机行业第一。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拥有填补国内工业技术空白300多项,又开发研制了240多项新产品,创造了许多项“中国第一”。“十五”期间,“一重”共开发新产品100多种,结束了我国大型成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历史,年实现商品产值从2001年的7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33亿元。
“齐二机床”研制完成的71种新产品,有14种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31种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几年来,“齐二机床”在创新的过程中找准定位,与哈工大合作研制的导弹外壳数控缠绕机、数控双主轴四坐标联动气瓶缠绕机及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制的产品,均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重点项目。
2005年,哈药集团投资总额达11亿元,共确立新产品开发项目188项,实施18项技术改造项目,创历史之最;20项新投产项目全年新增销售收入18.1亿元。目前哈药集团有49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已成为全国抗生素生产和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
亿阳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网络管理技术的领先度和市场份额现已名列全国第一,占中国移动90%以上市场份额,占中国联通50%以上市场份额。
盘点第一,不胜枚举。龙江人用智慧打造着又一批“冠军团队”。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黑龙江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我省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