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为市民打造宜居之城——2006年哈尔滨城市建设发展概述
2006-06-13 10:01:1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殿军 金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3日电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起步实施年,是哈大齐工业走廊框架的构筑年,是创建2007环保模范城的攻坚年,更是为2009年大冬会夯实基础之年……2006,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是要呈献给市民一个宜居之城!

  冰城建设渴望站在更高端

  过去5年,城市建设大步迈进:二环快速干道竣工通车、磨盘山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实现零的突破、太阳岛重现往日风采、城市环境旧貌换新颜、“两岸繁荣”格局初步形成……市民真切地感受着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成果。

  回眸“十五”,城建大项目处处鼓舞人心;展望“十一五”,完成城建大提速,还将面对重重考验:

  在14个副省级城市城建固定资产投资对比坐标系中,近年城建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的哈尔滨,多项城建设施主要指标仍排名在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支撑力尚显不足。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速提升城市设施功能迫在眉睫。

  城区版图扩张,市区占地由原来的1660平方公里增至4272平方公里。一江两岸发展格局急需大环路支撑和跨江通道联络;老城区内“断头路”和“卡脖路”更亟待与城市交通体系贯通。

  城建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中,7000余条建议表达广大市民加快城市发展的迫切意愿:马家沟能否清水长流?何家沟何时才能治理?特别是街头巷尾、宅前楼后遗留的各种路中杆体、棚户和废弃建筑设施,广大市民热盼早日“清根”;“马路拉锁”、残土沿街撒落和拖期竣工等问题,仍影响着城市环境和群众生活……

  8区所辖38个镇、382个行政村,农民栖身的土草房还有3020万平方米,自来水、村间道路、路灯与排水等市政设施亟待大范围覆盖。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如何运用新的城建理念与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成为目前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必须回答的课题。

  百姓利益为先画就城建蓝图

  “依靠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快基础性、先导性和资源开发性的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载体功能,使哈尔滨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在市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这样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实施都市圈、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在市人大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忠信这样要求。

  “十一五”规划蓝图审慎推出———未来5年,“跨越”将成为哈尔滨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词。环网相联、快捷畅通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高起点、超前性的城市公用保障体系健全完善,“水清、地绿、天蓝”的良好生态环境成果逐步显现,城市独有的欧陆特色风格进一步延展,环境整治的重点向贴近群众生活的区域继续延伸……

  2006年城建项目应运而生———以启动三环路,实施轨道交通一号线、机场路迎宾线、何家沟生态线、群力新区开发线、沿江风景线、兆麟街区景观线,建设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松北大道立交桥、学府路立交桥等10座桥,新建改造公滨路等100条道路(“一环六线十桥百路”)为重点,全面实施路桥建设、生态治理、环境整治、特色提升、村镇示范、住宅建设等六大工程。

  实施千余项目为城市增靓色

  路桥建设,打造“畅通哈尔滨”———环绕8个行政区的三环路工程将适时年内多点启动,整体工程5年完成;轨道交通,年内完成部分站舍和隧道建设试点工程,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新格局指日可待;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等10座桥梁建设工程同步实施;通“卡脖路”,连“断头路”,实施达标街路建设,促使老城区路网全面升级。推进开发区及哈东、哈西、群力、松北、呼兰等工业园区和新城区路网体系建设,为哈尔滨市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发挥牵动作用创造条件。

  环保治理,打造“生态哈尔滨”———按照“治污、增绿、净水”思路,创造和谐、健康人居环境。道里集中供热三期、文昌污水处理三期、松北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等32项治污工程,将有效遏制城市污染。启动何家沟生态线“清水河”建设,力争3年后再现两岸自然生态风光。敷设西泉眼水库输水管线,建设工农水库,增加城市备用水源,确保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城市内河清水长流。完成磨盘山供水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年末让磨盘山原始森林之水流入市区千家万户。

  综合整治,打造“靓丽哈尔滨”———整治机场路出城口迎宾线环境,建成景致宜人的迎宾大道。清除长期占道的遗留建筑设施,优化街路和居住环境。连片整修改造一批早期开发的居民小区,形成一批满足群众需求的景观庭院。改造社区周边市政土路、背街巷道,提高步道铺装质量,为无灯街安装路灯,方便群众出行。全年新增百座公厕,缓解入厕难。

  延展特色,打造“魅力哈尔滨”———实施索菲亚广场改扩建,辟建兆麟街区景观线,将兆麟街区建成与中央大街互为补充,历史文脉清晰、多种业态兼容、建筑特色突出的中央商务区和公众活动区。结合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截流,将沿江地区建成水域景观壮阔、园林特色秀美、文化内涵丰厚的滨水风景线。将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站舍建成风格各异的建筑小品。适度布设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名人、古今诗文等雕塑与设施,增强城市建设发展的现代意义和历史厚重感。

  住宅建设,打造“人居哈尔滨”———全年住宅建设规模920万平方米,竣工42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住宅建设布局向群力新区倾斜,向江北新城区、三环路辐射区、内河资源区等区域发展。优化住宅供应结构,加大经济适用中小户型的普通住宅建设比重,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

  示范村镇建设,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哈尔滨———以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10个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的示范村及20个具有小城镇典范的示范镇。建设30个环境达标村,村容村貌达到文明整洁标准。

  千个单体工程项目,将在大江南北、新老城区拉开实施“十一五”规划蓝图的序幕。伴随着城市发展强劲的步伐,哈尔滨将以宜居之城的建设成果,书写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强锐

黑土地红旗飘飘--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