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对话“翠花”:借哈洽平台擦亮金字招牌
2006-06-16 09:36:19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丽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6日电(记者 杜丽华)“翠花”是哈洽会的常客,近几年更是年年不落后。在本届哈洽会上,“翠花”不再是一门心思卖酸菜了,而是现场支起锅来教人们如何做酸菜,酸菜粉、酸菜汤、酸菜卷……“翠花”教人变着样的吃酸菜。

  “翠花上贵妃兔”、“翠花上啤酒鸡”,“翠花上鸡翅鸡手”,在今年的哈洽会上,“翠花”又喊出这样的口号。原来“翠花”家族又添新丁,除了原有的酸菜和山特产品等,近期又研制开发了系列肉制品,此次在哈洽会上小试牛刀。

  近年来,“翠花”凭着这块土掉渣的金字招牌,巧借哈洽会这个国际化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长成为“婷婷玉立的大姑娘”。把着成长的脉搏,记者与“翠花”展开对话,听其成长之路,探其经营之道。

  对话一:捡来名牌学走路

  “翠花,上酸菜”――前些年,一首字字句句都透着东北人豪爽性格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传唱大江南北,这句看似戏言的一句歌词,却被朗乡林业局听出了生意经。2003年底,林业局当机立断注册了“翠花”牌酸菜,品牌到手了,然而产品质量如何把关,市场营销如何来做?他们并没有多少这样的经验,只能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摸索着前行。令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翠花”酸菜一经上市就成了名牌,酸菜这种原本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北特产,受到了都市人前所未有的青睐。2004年,“翠花”牌酸菜被省工商部门认定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

  “消费者不仅仅在品尝美味的酸菜,同时也在品味着一种浓郁的地方文化,它是一种深植于消费者内心的浓厚的纯朴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的。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所逐渐养成的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当提到‘翠花’酸菜的时候,很多感性的元素将会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共鸣,这就是‘翠花’酸菜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黑龙江翠花蔬菜集团董事长关思伟这样诠释“翠花”品牌的真正含义。

  对话二:“翠花”成人忙出嫁

  在2004年的哈洽会上,“翠花”打出“招亲”的告示。企业精心挑选了30名精通外语的女大学生,身穿红色绣花衣,头戴红头绳,饰扮30名“翠花”在会场内“招亲”。“翠花”一经亮相,人们被这种新颖的招商方式深深吸引。通过相识、相处、相知,一大批“相亲”订单送上门来。当年,翠花集团仅通过哈洽会上“招亲”,就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各地,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的餐桌也已摆上了“翠花”酸菜。

  2005年的哈洽会,“翠花”不再忙着“招亲”。展台前,一女孩身穿喜庆的衣装扮成新娘,手拿连心牌,旁边的男子身着礼装饰新娘,胸前配戴红花,两人深情脉脉,笑容满面。这示意着“翠花”喜结良缘了,展示“翠花”今天的幸福生活。“白米饭、酸菜汤,生活好,翠花笑”,企业打出这样的宣传语。哈洽会期间,翠花集团就与国内外客商签订了1000多万元的订单,“翠花”成功远嫁四方,标志着“翠花”真正成熟了。

  对话三:繁衍生息壮家族

  “翠花”酸菜叫响了,“翠花”家族也在不断的壮大。目前企业已开发生产出酸菜、调味品、泡菜、干品、酱菜、速冻、山野菜、肉制品等百余种产品,组成的集种植、收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翠花集团。企业现有资产达5000多万元,年创产值8000多万,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翠花”品牌从“默默无闻居深山”到“惊世骇俗走天涯”,从当年一句雪村的“戏言”到“文企联姻”,这是一个企业成长、成熟的的过程,也是企业正确运用经济规律的过程,更是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

  不用花大钱做广告,也能声蜚海内外。“翠花”就是这样巧做营销这篇大文章,精心组织安排一年一度的哈洽盛会,高擎文化大旗,叫响金字招牌,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责任编辑:焦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