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日电 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艺术培训基地、家长学校、社区小课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目前全市546个社区,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约占30%左右,建立了一大批社区青少年课余活动场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青少年课余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面对社区自身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哈尔滨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驻区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共建共育工作。道外区开辟活动场所200处,比三年前增加了一倍,其中驻区单位提供107处;动力区扩展室内外活动场所,平均每个社区有3.5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社区活动场所70%以上是驻区单位和学校提供的。
为让青少年在社区活动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哈尔滨市各个社区策划了“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神六与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八荣八耻”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快乐的双休日真快乐”活动,还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一等奖。
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社区青少年活动“百花齐放”,为哈尔滨市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目前,许多社区活动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如南岗区为帮助失足青少年开展的“人若有污点,在污点处画太阳”活动;道里区为解决贫困孩子读书难问题,开展的“同在一片蓝天下”救助活动;道外区为使孩子远离不良环境,克服不良嗜好,争做好孩子而开展的“三远离、三走近、三争做”活动等,都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目前,哈尔滨市有许多老人也参与到关心青少年工作中来。至去年底,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已由2004年的3万人扩大到6.7万人,他们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和鼓舞着青少年,为他们树立了人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