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4日电 中俄两国睦邻友好,青年人对邻国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向。那么,俄罗斯青年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呢?2006年4月,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拉林娜,组织该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对海参崴多所大学1—4年级的2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一份有趣的问卷调查,题为《青年人眼中的中国》。结论是,“超过80%的大学生对中国的整体印象非常好。”
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中国的?你对中国什么感兴趣?你是否愿意嫁给(或娶)中国人?把汉语作为大学必修课,你同意吗?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反映出俄罗斯海参崴的大学生对中国的态度。拉林娜说,中国是离俄罗斯最近的国外邻居,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的居民获得有关中国的主要消息来源是大众传媒,占到被访者的71%,有43%的人通过因特网了解中国。其中有2/3被询问的大学生到过中国,他们大多数人对中国有良好的印象,有36%的人想再一次感受中国的魅力,有7%的大学生甚至想在中国定居,20%的人愿意娶中国妻子或嫁给中国人。
拉林娜在调查中,问大学生最喜欢中国什么?占第一位的是服务水平,39%的人首先提到这一点;占第二位的是中国的经济成就;第三位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拉林娜说,海参崴大学生的这种偏爱和选择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成就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对很多人来说,中国是具有异国情调的神奇地方。有57%的海参崴大学生表示愿意更多了解中国的文化、经济、历史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况,这说明建立中俄两国大学生人文环境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双方的交往存在一些障碍。56%的海参崴大学生认为同中国居民个人交往的主要障碍是语言,其次是文化上的差异。因此31%的大学生赞成在大学里将汉语设为必修课。
拉林娜告诉记者,她一直在研究俄罗斯大学生对世界各国的态度,与十年前相比,俄罗斯大学生对中国的好感在不断上升。总结这次问卷调查,多于3/4的大学生倾向于要同中国人友好共处,20%大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到过中国的大学生中,有40%的人改善了对中国的看法,可见交流的增多、了解的不断加深,是增进两国友好关系的有效途径。她说,两国的友好关系要由青年一代去巩固和发扬,政府应多为两国青年的交往提供机会,对青年合作的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