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16岁的湖南浏阳青年卢常胜不堪忍受地主的欺压和剥削,投奔了新四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亲身经历了抗日游击战、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之后,他作为坦克装甲兵的一位战士,跨过了鸭绿江。
回忆当年艰苦的战斗岁月,卢常胜的心情依然激动。他说:“虽然战争生活十分艰苦,但我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更没有一个人因为苦和累而临阵脱逃。”
攻打山东枣庄时,卢常胜和战士们冒着鹅毛大雪,在冰天雪地激战了十多个昼夜,而且一连多日滴米未进。当时,许多战士饥寒交迫,体力严重不支。为了不让一个战士掉队,大家集中起来,互相鼓励着说:“我们现在受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受苦;我们现在流血,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不再受欺负、压迫和剥削。”大家依靠顽强的意志坚持到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为了祖国解放,人民幸福,不怕流血牺牲,不计较个人得失。”卢常胜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想法,也是当时每名解放军战士的共同信念。
如今,卢常胜的腿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年子弹留下的印记。他说,看到它就能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这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卢常胜热爱军队,珍爱他的领章和帽徽,他将这些记载着他人生经历的物品如视珍宝,每天都要翻开看一看,想一想。卢常胜希望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不要忘记这份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本报首席记者刘姝媛/文本报记者王忠岩/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