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0日电 “十五”期间,我省道路的运输生产能力和运输质量有了显著增强,实施通县乡公路建设政策后,我省99.8%的乡镇都通了车,村通车率也达到了96.5%。公路通车了,农民的农产品不愁运不出去了,企业也发展壮大了。交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运输保障。
方正县城至德善乡沿线是棚室菜和经济作物种植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菜农流行两句顺口溜,“新摘下来的西红柿运到城里,不用加工就成‘番茄酱’了”,“晴天路不平,雨天和大泥”,这样的道路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和棚室菜的积极性。通乡公路修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沿线就新增菜农178户,扩大种植面积200余亩,人均年增收300余元。
闻名全国的伊春市朗乡镇的“翠花酸菜”也搭上了通县乡公路的快车。以前,朗乡镇四面环山,惟一一条过往公路南通铁力,北达伊春。这是一条砂石路,路况非常不好。从铁力到朗乡103公里,大货车要跑3个小时,遇到雨天,道路更加泥泞,经常发生运送白菜的货车需要一整天“跋涉”才能到朗乡,致使白菜每市斤的运价要加价0.15元。2003年,国家实施了通县乡公路建设政策,省交通厅将这条公路列入规划中,将铁力经朗乡至南岔的151公里建成白色路面二级公路。公路建成通车后,“翠花酸菜”白菜收购加运费的成本从由过去0.52元降到现在0.24元,从我省各地收购白菜的运费平均每公斤0.1元左右,比过去降低了一半。公路促进了企业发展,使“翠花酸菜”走向了全国。
据朗乡林业局副局长齐相亭介绍,铁力至朗乡公路建成通车后,朗乡地区的物价水平明显降低;朗乡刨花板厂和朗顺中密度板有限公司年产12万立方米板材,以前靠火车运输,请车皮难,成本高,还得二次倒运,现在公路运输,每立方米节约5元钱,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运输费用60万元;还有朗乡林业局生产的地板块、纤维板、细木工板,现在三分之二靠公路运输。
据介绍,到2005年底,全省客运线路达到了5800条,较2000年增长了29%。